美文网首页作文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你知道小学的孩子怎么回答“书里面有什么?”这个问题吗?

你知道小学的孩子怎么回答“书里面有什么?”这个问题吗?

作者: 泡泡泡菜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01:44 被阅读0次

    公司每年暑假都会发起《厨师骄子》夏令营,只针对厨师的孩子免费开放,是对厨师关爱行动的一部分。报名的厨师家长很多,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

    今年在报到那天,老师带着一群刚加入夏令营的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物园里有什么?”。游戏的规则很简单,老师先提问:“动物园里有什么?”,孩子们把想到的答案说出来,“动物园里有老虎。”,第二个孩子要接着说:“动物园里有大象。”,第三个孩子就接下去说,“动物园里有猴子”……这样一直说到最后一个小朋友。说错了或说不出来的都要上台表演节目,接受惩罚。然后,第一组的组长就向第二组的小朋友提另外一个问题,比如“森林里有什么?”、“城市里有什么?”……

    这次夏令营的孩子们都在6-12岁之间,他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小朋友很顺利地完成了老师的提问:“动物园里有什么?”。第一组的小组长给第二组提了一个问题:“海洋里面有什么?”

    第二组的第一个小朋友马上就回答到:“海洋面有鲨鱼”;接着后面的小朋友也很快地回答到:“海洋里面有鱼”、“海洋里面有水”、“海洋里面有沙”、“海洋里面有魔鬼鱼”……嗯,好多有趣的答案,从小朋友的小脑袋里一个接一个地蹦出来。接下来这个问题稍稍有点难了,“卧室里面有什么?”,因为范围缩小了嘛。小朋友没有停顿说:“有床,凳子,地板,有蚊帐,枕头……”嗯,6-12岁的小朋友都回答正确。

    又轮到第一组了,组长提问道:“书里面有什么?”,提问的小组长是真想难倒对方。

    这里先停一下。读者思考一下,回答一下书里面有什么?看看你们的回答有小朋友的回答一样吗?

    第一个小朋友听到提问后,一点都没有犹豫,马上回答到:“书里面有文字。”后面的小朋友跟着回答:“书里面有纸,书里面有故事,书里面有知识,书里面有画,书里面有标点,书里面有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几乎把标点符号说了一个遍,特别是一个6岁的小朋友回答“书里面有问号”的时候,周围的家人们哄堂大笑。孩子们都没有回答错误,并且在30秒钟之内回答了20个答案全都正确,这些书里面都有。

    你的答案出来了吗?

    绝大多数的成人都会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什么这样,因为你的脑子里早就内化了这个字的定义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有颜如玉。还有呢?成人通常会短路片刻,不知道还有啥。在这片刻的停顿当中,成人竟然在思考书里面还有什么?还有什么是正常的答案?会不会感觉有些困难?而小朋友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几乎是没有停顿,他们平时都在上课读书,他们对书太熟悉了。

    第二天,我和朋友说到这件事,说到这个游戏,他也觉得挺有意思的。关于“书里面有什么?”的问题,我也问了他。他的第一个回答,还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他又说:“我还会告诉孩子们,书里面还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儿”,“还有王子与青蛙、孙悟空、有猪八戒……。”然后,孩子们会跟着你说一堆,你都不知道的人物和名称出来。然后还会告诉孩子们,这些故事和人物都在书里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去找到他们,就要学习翻书,看书、读书。这样就会发现更多的好玩的、奇怪的、神奇的东西。接着这个小故事,顺便教给孩子们阅读的好处,说不定,他们就会喜欢上阅读。

    书中有什么?这个句话,让我想起来另外一个故事。我前段时间在学习英文阅读的时候,看过一本英文版《神奇树屋》,书中讲述的是八岁杰克哥哥带着安妮妹妹到河边的树林里玩耍,八岁半的杰克,理性冷静,喜欢看书,他会将沿途看到的事物细心记录程笔记本上;而七岁的妹妹安妮,喜爱幻想与冒险,并且勇于尝试、这两个一动一静、个性截然不同的兄妹,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堆满书的神奇树屋,神奇树屋里的书就像时光机器,带他们到一个个不同的时空旅行。于是,兄妹俩来到史前时代的恐龙谷、和骑士探访中古世纪的城堡、到古埃及破解木乃伊的秘密、跟着海盗出海寻宝……

    “神奇树屋”系列是美国一套贯穿小学阶段的初级章节书系列,在阅读难度上充分考虑了初级阅读者的能力,篇幅不长,非常适合进行初级的阅读训练。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是飞速的。200年前的19世纪知识的更新周期是50年,那时候你要是认真读懂几本书,你就是牛人了。因为这本书要过50年后才会有新的内容来超过它,所以一本书的知识可以管一辈子。到了20世纪世界大战的时候知识更新的周期15年;一本书的知识可以帮你15年;到了20世纪90年代,知识的更新3到4年就会进行一次更新。就是某些知识概念你3年前学会了没机会用,3年后有机会来了,可是那个知识概念已经淘汰了,你又只能望洋心叹,你落后了。

    短信时代的彩信也是一个知识更新后淘汰掉的例子。短信谁都可以发,但要编辑一段好看的彩信,还是一门吃香的技术。可是微信一出来,立即就取代的短信的地位。彩信算什么?视频都可以自己拍自己发了。那之前玩彩信的技术就没用了,信息传递的技术又更新了。微信刚开始那会儿和现在相比,玩法又不一样了。如果你是新媒体行业的人,如果不时刻更新自己在微信方面,在信息交换方面的知识,很快速便会被淘汰。现在微信衍生出行业已经是大半个互联网了,你可以想象出来,知识的更新有多快。

    在中国古代的书就只有四书五经,加一起才九本(指精典)。人们是有很长时间来学习这一点点的知识的。后面的弟子规也是。普通人家里一辈子可能就这一本书,所以,弟子规这样的书就能严重地影响到当时社会的发展。在国外另一本书更是如此——《圣经》。

    现今出版的书籍都超过4000多种;全球的印刷品所有的信息含量,每4到5年就翻一番;还不包括现在社会中电子信息内容,不用4-5年,半年就能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就比17世纪时一个人一辈子获取的信息还要多,近30年的信息总量,已经超过了前5000年的中国。

    无限知识和有限的生命的对比,生命是多么的渺小。我们穷尽一生可能都学不完,所以学不再最重要的剖分。而学了怎么用。这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你学习的精神是很值得称赞的,可是你学习的东西,运用到你的工作当中去了吗?工作当中有没有体现到你学习的这些效果呢?如果没有,那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学习不是应该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的顺利,让你的同事、你的下属或者你的生意伙伴和你一起工作,一起完成目标,一起洽谈生意变得更加轻松吗?并且在从你身边学习,从工作当中学习,那你这个学习才是对你现阶段最有用的学习。

    向书学,向人学,向工作学

    那今天晚上在和一位战友聊天,他说,他总是很努力,学了很多的知识。但他觉得他就是那种看了超级多的道理和方法论,不知道怎么实践的人。那他问我,内化是不是都需要实践?他自己总是停留在只能是说说的阶段。这不是真的学习。真的学习的结果应该是和夏令营的小朋友回答“动物园里有什么?”一样。学到的知识就象各种动物的形象内化在我们脑子里,不用思考。

    回到生活中来,我们了解概念吗?了解底层思维和方法吗?了解临界知识吗?我们学会了不用思考便能回答“动物园里有什么?”的技能了吗?如果你不想落后,那你的学习还要继续,继续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学习再学习(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是动词。)向书学,向人学,向工作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知道小学的孩子怎么回答“书里面有什么?”这个问题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ok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