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c74c163af774f0c0.jpg)
今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欣赏了亚洲青年管弦乐团2024巡演上海站的演出。这支集合亚洲地区近百位杰出青年音乐家的乐队由著名指挥家约瑟·巴斯蒂安带领,携手德国回声古典音乐奖“三冠王”大提琴名家阿尔班·葛哈德为大家献上了三位法国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上半场第一首我们听到的是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这首1909-1911年拉威尔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创作《达芙妮与克罗埃》的音乐是作曲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舞剧取材于公元4世纪希腊作家、诡辩学家朗格斯的小说描写了一段牧羊人之间的美好爱情故事。作品音乐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田园牧歌式的优美,遇到海盗时的惶恐,向牧神祷告时的虔诚,以及最终救出爱人后的欢庆场面。第二组曲由三段音乐组成“黎明”“哑剧”和“群舞”。随着音乐的展开,眼前仿佛出现了朦胧的光影,年轻的演奏家们为我们了诠释拉威尔音乐的迷人光彩。
接着听到是阿尔班·葛哈德和乐队带来的《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这首创作于1877年秋的乐曲也是拉罗唯一的大提琴协奏曲,是题献给当时著名的大提琴家阿道夫·费雪,同年12月9日在巴黎首演。乐曲讲述了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伊斯国王》。他因爱生妒给城市带来了灾难性的毁灭,后来圣人显灵,才使民众免于灾难。大提琴如同一位有着丰富生命阅历的长者,为大家细细讲述着过去。阿尔班·葛哈德抒情委婉的琴声深沉而富有韵味,特别是末乐章大提琴演奏出的哈巴涅拉舞曲,活泼的快板不断变化将音乐推向了高潮。返场曲目他为大家带来了大提琴的文献级作品,巴赫无伴奏《G大调第一大提琴组曲》,赢得了观众热烈的喝彩。
下半场第一首曲子是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德彪西1903年用音乐为大海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作为水手的儿子,他父亲还曾经希望他将来也当一名水手,童年时他在德彪西从小就对大海充满了向往之情,他的父亲曾是水手,父亲还寄希望于儿子未来能成为一名水手。童年时,德彪西曾在法国南部海边城市戛纳呆过一段时间,对于海的热爱也刻在了骨子里。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他描绘的海上风景,正如他在独立标题里想传达的“海上的黎明到中午”、“波浪的游戏”、“风和海的对话”,优美的旋律从不同角度逐渐展开并且无限延伸,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感受印象派的美好。
接着我们听到的也是拉威尔的名曲《波莱罗》。这部作品是他1928年在北美巡演前应好友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的要求创作的芭蕾舞曲。整首乐曲通过不同配气重复了同一主题,虽然只有一个乐句,但完全不单调。拉威尔凭借他出色的配器能力,被大家诠释了重复依然可以变幻莫测,充满趣味。也许如同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虽然有很多相同的事要做,但是如果用心去做,每一件事都可以不同,每一天也都是新的一天。对于听众来说可以清晰地听到每一个管乐声部的独奏,但是对于年轻的音乐家来说大概也是有一些紧张的。看到两个长号完成自己的段落后相互击一下掌的默契,就像孩子们在组团打游戏后赢得胜利后的欣喜,非常有意思。
最后的返场是《卡门序曲》,热情洋溢的节奏正如乐队带来的满满活力也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后浪们的激情。音乐会还遇到了几位好朋友,周末在音乐会中完美开启,很满足。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9e54defd7766f34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