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二年级进行期末综合测评,很多学校都叫“乐考”,我坚持不用这个名字,不是这个名字不好,而是觉得主观的加上“乐”不是真正的“乐”。我更希望追求内心的乐与内在的乐。所以,本学期的测评,我们增加了不少的项目,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各学科需要学生达成的知识与素养。
来到教室,首先入眼的是孩子的头上的头饰,很美观,很应景。孩子们将自己知道成都景点装点在自己的帽子上,将成都的元素寄在端。有一位孩子还绘制了好多脸谱,成为一顶最有特色的帽子之一。这也使我产生了在班级评选最受欢迎帽子奖。

每个班的黑板都被可爱的美术老师们画上了天府景观,他们寥寥数笔,教室都增加了很多艺术气息。有的班级的黑板布置也有孩子的手笔,班主任骄傲地说,看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的。

是的,泡天的孩子真的可以。三年级的孩子做自愿者,有模有样的进行引导与考评,态度也并不输给老师们。我走近很多测评点,学生朗读天府儿歌很流利,学生猜字挺快的,学生编应用题很厉害,学生介绍天府美食绘声绘色······

学生也会出现很多笑话,如把杜甫草堂说是李白的住处,介绍不来“三大炮”,不认识“春熙路”等。这些都没有关系,今年9月开始,英语绘本课讲过天府的相关故事,语文的阅读课有过天府的人文地理等介绍,下学期,我们还将有周末亲子活动“走街串香”呢?
我走访了学生,今天开心吗?孩子笑着说,开心呀。我问,为什么开心呀?孩子说,因为有趣。我走访了老师,今天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有的老师说,还不错。有的老师说,计算速度慢,编故事强;孩子猜谜慢;我问孩子们的纪律如何,老师们都告诉我,挺好的。
下午我又走了一圈,基本上孩子们都测评完了,只有个别孩子在补测。班级内多是班主任在值守,有的在看电影,有的在做总结,有的在看书。很明显的,能看到老师的疲惫。这样的活动,孩子的快乐,背后都有老师的坚辛在支持。
当然,今天的活动,原来还可以更好些,还可以更活跃些,只是受限于疫情,孩子只能在教室内等待,老师是流动的。所以,我们的布置上与操作上,也尽量简化。如果,能够孩子走动时,效果一定会更好些。
【阅读摘抄】《聚焦“数学参与” 》
作者郑毓信
数学活动论的主要含义:1.可以看成问题、语言、方法、理论等多种成分的一个复合体,而不只是作为相关活动最终产物的概念与结论。2.“社会-文化研究”在数学哲学中的兴起不可避免。
数学参与的三个“主要观点”:1.学习与参与学习发生过程是完全不可分的。2.学生课堂参与的复杂性。动机、情感和社交互动三者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系统,影响着学生的参与 行为。3.可塑因素的重要性,即教师、课程设计者或教育部门领导者可以鼓励学生产生更深入、更有效的参与。
学生参数学学习活动参与可以区分:积极的和被动的,有效的和无效的。
如果不是太大的、太令人失望的或太严重的挫折感,就能够被视为一种动力,帮助学生重新努力学习数学,并在之后能使学生对成功产生强烈的满足感。
擅长数学的表现:提出好的问题,对任务有很好的解释,以及思考其他同学的方法……
越多的开放式问题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越多的乐趣和兴趣。高挑战性任务对提高全体学生富有成效的参与来说是最佳的方式。
数学课堂文化:思维的课堂 ,安静的课堂,互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