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还有你,我早就去死了”
“我做了那么多,不都是为了你好吗?”
这些话很沉重,带着浓浓的“为你而活”气息。但是这般沉重的话语却总能从我们最亲近的人的口中说出,今天我们来谈谈母亲带给你沉重的爱。
我有一个朋友小胡,她出生于一个重组家庭,她父母的前夫前妻都因患病而死。1994年,她父母经过熟人的撮合,父亲带着一个女儿,凑到了一块,领了证。
97年生下小胡时,小胡的母亲已经39岁,她的父亲也45岁了。高龄产妇,还早产,但是还是生了。男方家里有些失望,一个女孩,还是没能有子嗣。
日子也这么过着,只不过因为老年得子,夫妻两都对小胡疼爱有加,甚至可以说是溺爱。和普通家庭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小胡发现了自己的父母总是比同龄人的父母年长好多岁数。
看着日渐衰老的父母,小胡心里也做好了准备,也就是父母可能会很早去世的准备,也许就是在她成长过程中吧,她无数次梦见过此般场景,但是梦里那个人,总是母亲。
平日母亲一直多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错的,她总能联想到的是母亲可能会先于一步离开人世。她从小就是这么想的,但是反转的剧情从不少见。
2014年,小胡18岁,在读高二。一向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的父亲被查出了前列腺癌。这对刚刚家庭经济情况稍微有点好转的家庭是个巨大的打击。
“这才领了几年的退休金,怎么就检查出了这病!”
做了切割手术、做了化疗、吃了民间偏方,统统没有效。癌细胞不断地扩散,父亲日渐消瘦,母亲的泪总好像怎么也流不完,为了治病姐姐也几乎把工作多年的积蓄花光了。
父亲还是走了,在小胡距离高考还有186天的时候。
凌晨6点,姐姐来到学校找她,她就知道了。用湿毛巾擦了把热泪,就随姐姐去医院了。
去到医院时,发现妈妈不见了,打电话也没人接。她在医院的上下层来回找寻,往菜市场的方向找,还好,找到了。
她母亲声音微弱,头上戴着连衣帽,很没有精神,话都不能完整的说出。
这还是不最难过的时候。
父亲走后的一两个多月里,每天母亲都是以泪洗面。慢慢的她把对父亲的爱和期望全部转移到了小胡身上。
小胡是住校生,高三特殊时期也只能每周日下午回家和母亲一同吃饭。每次她母亲都会烧一大桌子菜,而且每周不带重样的。
来学校也唤她带着一保温壶装饭菜去,“吃多点鸡肉,有营养,下回我给你煲排骨汤”
吃是一方面,言语的勒索又是另一方面。
小胡期待着每周日下午回家,因为能吃到好吃的。但同时也害怕回家,害怕母亲满怀期待的话语。
“唉,真是怕你太紧张了考不好,要是考不好啊,连老家的田都没有给你种了,你只能去打工了”
“听说现在的大学都不分配工作了,那你以后怎么办啊”
诸如此类的话语,一直在攻击着小胡的心门,最后让她的心墙越筑越高。
父亲的离世,加上感情的不顺,母亲的期望,一样样压在她心上。她失眠不是只有一个原因,是多个原因。
她终于受不了了,跑去和姐姐要求看心理医生,她选择自救,她知道自己需要摆脱这么一种惶恐的状态。
还别说,心理咨询有些效果。她说出了心里一直困扰着她的云云种种,一个半小时,不吐不快。
母亲渴望的眼神、话语。无不打击着她的心门,母亲的一句“都是为了你好,要不是还有你在,我早就去死了”变成了小胡最沉重的心事。
直到上了大学,这样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
母亲好似把全部的希望都压在她身上,就像当年“驰骋”地下赌场一样梭哈。
为了小胡,她60多岁了还外出打工,干过保姆,洗碗工,在工地里干苦力。最后还是没能挣到什么钱,反而把身体拖垮了。
“你以后要养我哦,不然我就去你家砸烂你的铁锅”母亲打趣说道
穷人总是用笨办法让自己变得更穷,却总是谩骂着世界的不公。小胡的母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仇富。
看到有钱人唱唱歌、跳跳舞她总是唾弃几句。就好像世界只是对她一个人不公。
小胡的母亲,接下来的人生都是除了照顾小胡就是照顾小胡。她有考虑过再婚,由于怕小胡无法接受,又拒绝了他人的请求。
其实小胡还是希望母亲能有自己的人生,她希望自己是母亲人生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可是母亲已经“梭哈”了,她也只好负重前行,陪着母亲走完她不完整的人生。
近段时间看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对阿德勒心理学略有了解。
小胡母亲这种行为,是想要获得被他人认可的行为。她希望在别人眼中,自己是个苦命、守贞、爱女但奋斗坚强的好母亲。
因为有了这样的目的,她选择了不去过自己的人生。
她本可以靠着退休金和身边的姐妹到周边游游,她也可以重新踏入婚姻的殿堂,她甚至可以不那么爱自己的女儿。
可她始终还是没能做到“课题分离”,母亲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看成是自己的课题。太过在意他人的眼光与评价,才会让自己做出一番“舍命陪君子”的一出戏。
母亲,你是感动了自己和他人,可是小胡真的活的很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