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南方周末微信公号发布《“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文章,引发网民持续关注。
包丽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大三的一名女生,10月9日服药自杀,随后被医院宣告脑死亡,经查询包丽与男友牟林翰的微信聊天记录,包丽母亲认为找到了女儿轻生的真相——包丽是被牟林翰逼死的。
牟林翰是高包丽一级的学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5级学生,他和包丽均在学生会担任要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官网显示,牟林翰参加该院2019年研究生推荐免试专项计划。
不为人知的是,两人交往这一年多来,包丽遭受了对方残忍的精神折磨:感情控制、处女绑架、精神暴力、人格贬低打压、语言暴力、以女生父母要挟、裸照威胁、自杀威胁、要求女方怀孕并流产、要求女生永久绝育等。
两人恋爱期间,牟林翰嫌弃包丽有过恋爱经历,不是处女,但又不愿意分手,却又以此反复折磨包丽,甚至以死相逼,要求包丽自杀证明自己。
男主要求包丽永久绝育 男主以死要挟一方面以爱的名义裹挟对方,一方面不断攻击对方的弱点打压对方,让对方低到了尘埃里。
包丽出事前,发给牟林翰的微信当中,称自己是“垃圾”。
而仅仅几个月前,包丽还坚称最美好的东西是她的未来。
包丽作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对于法律法规、当事人权益这些概念的理解,一定不会低于你我,但她仍然在爱的外衣的裹挟下,一次又一次降低个人维度,妥协在日复一日的负面轰炸中,直至彻底扭曲了认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前途无限美好的女孩,这样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是经历过怎样的痛楚才会以义无反顾的姿态自我终结。
包丽事件整个追踪下来,发现男主牟林翰和我某位女友的前男友谜之相似。
这位女朋友的前男友,外形谈不上多英俊,但文质彬彬,待人接物温文尔雅,思维敏捷,才学和口才都很出众,对事务常有独到的见解,容易吸引异性仰慕的眼光。
完美男友和牟林翰一样,非常明白人际需求和利益交换这些拿不到明面上来说的东西,能在工作中给予女友很多指点,让她越发崇拜和迷信他。
与此同时,他会经常向女友倾诉他的孤独和偶尔的迷惘,强者表现出的脆弱往往更容易让人迷了心智,滋生保护欲。
我的这位女友也是这样,她常和我们说,她看到了他最脆弱最孤独最不为人知的一面,她应该更理解他,更包容他。
但如果两人因为琐碎小事有了争执,完美男友也和牟林翰一样,以爱的名义和欲擒故纵的方式要求对方认错妥协:
“他为什么又来找你?还不是想和你**?我是东北男人,我就是这样要求和珍视我的女人,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洁癖,我才单身了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你是懂得我的那个人,可能,是我错了,我就应该单身。”
然后,我的女友在思来想去自我反省之后,结论一定是:是我错了,我没有顾及他的感受,我应该主动找他,向他道歉,得到他的原谅。我应该让自己更好,才能配得上他,孤独的他,优秀的他。
在他俩所有的争吵包括之后的分手中,他从来都是将所有的责任推给对方,这样的人擅长从哪怕是你都已经忘记的事情中挑两件不足挂齿的细节指摘对方:我没有错,你才是这段关系走向终结的罪魁祸首。
同样的,在牟林翰看似追求完美、环环相扣的“爱”的说服下,包丽妥协了,她也认为是自己的错,开始后悔自己的过去。
幸运的是,我的女友在经历了一次重大事件后,幡然醒悟,彻底抽身,及时回头。
抛开网络上针对包丽事件讨论最多的热点词汇PUA、字母圈等内容,不难发现,对对方实施精神暴力和操控的人,有一些惊人相似的共同点:
极度冷漠自私伪善、极端狭隘精于算计、精致的利己主义人格。
有人就包丽事件向牟林翰求证,他的说法是:
“(包丽自杀)我觉得不能说我没有关系,我是她男朋友,而且我们俩相处过程中我没有照顾好他。作为他男朋友,我是一定有责任的。”
“我不明白什么是精神控制?”
高知年轻人因为恋人的精神控制和摧残,最终选择结束生命的,包丽不是第一个。
今年22的Alexander Urtula在美国波士顿学院攻读生物学专业,在家人、同学和朋友的眼中,Alexander是个不折不扣的优秀青年:完成所有课程提前毕业,在自己所学的领域报刊上发表了文章,还在大医院担任研究助理,可以说,这简直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男朋友。
今年5月20日是Alexander所在年级毕业典礼举办的日子,他的家人从新泽西州专程赶来波士顿学院,就是为了见证Alexander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但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家始终没有等来Alexander。
8点35分,在距离毕业典礼所在体育场不远处的停车场里,“咚”的一声,一个男孩从楼上径直跳了下来,当场死亡...
人们惊讶地发现跳楼自杀的这个男孩正是Alexander,此时距离他的毕业典礼开幕,仅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Alexander的死震惊了学校,好不容易完成了学业,未来一片光明的他为什么突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平日里懂事性格又好的他为什么突然就选择跳楼轻生?
很快,警方介入了。在一系列的调查后,警方终于确认了Alexander确实是自杀,不过在他自杀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推手”——Alexander的韩籍女友Inyoung You。
今年21岁的Inyoung You和他互发了约75000条短信,其中从Inyoung You手机发给Alexander的短信占多数,约为47000条,这些短信基本都充满了语言暴力。
“你去死吧。(go die)”
“你要不然自杀吧。(go kill yourself)”
“这个世界少了你会更好的。”
“如果没有你,你的家人,你的女朋友我,还有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警方的调查显示,Inyoung You曾在一天之内给Alexander发送700多条短信,几乎每条短信都是催促他赶快自我了结,她还利用自残作为威胁来控制男友Alexander。
有证据明确表明,在Alexander从楼上跳下来的时候,Inyoung You就在停车场里,目睹了一切。
之后,波士顿地方检察官正式宣判将以“过失杀人罪”起诉Inyoung You。
起诉书中指控“Inyoung You的各种虐待彻底压垮并摧毁了Alexander的求生意志。”
Alexander Urtula不是因为伴侣的精神暴力和控制而自杀的第一人,包丽也不会是最后一人。
PUA也好,人格扭曲也好,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都真实地存在着。作为父母的我们,应当思考的是,怎样让我们的孩子远离和识别这样的人。
首先,应当教会孩子树立心理边界意识,学会拒绝;
每个人都应当知道,能为自己负责任的只有自己,既不需要对他人负责,也不需要他人对自己负责,每个人的人生都不轻松,能负责自己已然很不容易,不要企图去背负他人的人生责任。
你,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
告诉孩子,拒绝时讲事实,不指责对方。
拒绝也并不一定非要面红耳赤地撕破脸,而是温柔却坚定地告诉对方你的立场和底线。如果你都不重视自己的底线,更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底线。
当利益被侵害时,尝试用中性词梳理逻辑,不用描述自己的委屈,更不要指责对方。
比如你实在不想每天提前去同学家楼下等她下来一起去学校时,拒绝时可以告诉对方:
因为需要提前去等你,妈妈做的中饭总是不能好好吃完,妈妈批评我了,并且冬天了,等在楼下挺冷的,所以很抱歉我不能每天下午等你一起去学校了。
我们的孩子应该记住,过分的善良和自我牺牲,只会让人别有用心地利用。
另外,教会孩子远离那些长期带给自己负面压力的人,远离这样的暴力环境;
无论这个人是谁,父母、老师,还是同学朋友、同事或伴侣。
因为一个真正客观理性的人,只会就事论事,不会借题发挥,更不会长时间固着在同一个问题上责难对方,提出一个又一个荒唐可笑的诉求。
成年人都知道,外界给予的评价很多时候并不是基于事实的客观评价,而以是否有用,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
比如你希望财务赶紧走流程报账,不管她的脸多难看,你都会违心地说上一句:张姐,我发现你越来越年轻了,是用了什么护肤品啊?
这样的评价,成年人可以一笑了之,但孩子,往往会听到心里去。
如果换成负面评价,长期灌输给孩子,那么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越来越低,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此外,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他(她)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压力,自身无法分辨对错时,求助父母和专业人员是很好的办法。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出良好的双向亲子关系。
牟林翰在和包丽的情感纠葛中,能看出来是投射了对亲生母亲的复杂情感,他害怕被抛弃,又非常在意妈妈给的不是她的全部,他极度渴求霸占妈妈全部的爱,甚至希望断了妈妈再生孩子的组织器官功能来证明妈妈是全心全意只爱他一人的。
这是原生家庭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给未成年子女带来的心灵创伤以及后期发展出来的极度病态扭曲。
个人大胆猜测,在包丽的成长过程当中,父亲应当也是介入极少的。父教缺失,很难养育出果敢的孩子。遭遇极端创伤性事件时,内心能量更易匮乏和不稳定。
而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养成,有赖于彼此欣赏信赖、相互鼓励支持,而不是伴侣之间、亲子之间的长期苛责、贬低,非理性要求,因为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一样,会带给对方精神上的创伤,甚至失去生命。
世界上怎么会有牟林翰这样的人?这是很多人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
惊讶于这样病态扭曲人格的存在,其实没有意义,我们惊讶不惊讶,他们都真实地存在着,只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正确的自我认知,让我们的孩子身心更强大,远离这样的人,才有写下这篇文章与你共同探索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你恰好见证了身边有人正在经历这样一段充满暴力的关系,也请你及时伸出援手,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我是雷森妈妈,我的孩子今年10岁,我的学生很多,我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健康勇敢,对不合理要求坚决说不,可以主宰自己人生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