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闹钟响前,起床,出发。
没有提前查天气,只是突然想走了。天阴,通山公交难等,换乘好几趟,终于要进山了。
去往山脚的公交车,用司机本人的话说“你不挤你就不叫坐公交”。车中路人“衣冠简朴古风存”,很温暖。相应“烘托”出司机品行。
上来一位七十多岁老人,中年大妈起身让了好几次座,老人说:“不用不用,就一站路”。老人和大妈开始攀谈。
“你老这是赶集去了?” “莫有莫有,回家呀。你下那达去呀!” “我到庙里去拜拜,我家在下湾村里” “下湾村我知道,都认识,你夫姓啥” “姓付,你老不认得” “咋认不得,就是文啥家莫,和我上过学里,唉,都不在了……” “不是不是,那些人年龄大,你老年龄美着里。”……
两位阿姨攀谈。
“我娃就爱吃我做的饭,人家不吃外边买的饭。” “我娃也是几,你小的高几了” “小的都大一了” “呀,这快的!” “就是,老大都研究生了,老二大三了” “你娃都出息的很” “莫有莫有”……
十几站路后,大妈下了车,老人还没下,车上人终于少了,有了一空位,我说,爷爷,快坐吧。老人说,唉,老了……时光催人老,岁月不饶人。一眨眼,很多年就过去了,很多人就长大了,很多人就不在了。
爬山。
天阴,山中雾气弥漫,水流汌汌,奇石遍布,不陡峭,2000多米高。许是去太早加之天气原因,山中人少,一些地方我也不敢独自涉足。
上山遇位老人,一人,一直喘气,他说,爬到天池看看就行。抵达看天池处,雾气一片,山下什么都看不见,更别说天池了,遗憾,但雾气也不错,恰似人在仙境。就此拜别。再爬遇见一对外国友人,say hi。一位六十岁左右登山者,给我一个棍子拄着,说,你缺的不是棍,是男朋友……
未及山顶,身体实在不行,加之雾气越来越重,过于危险,只得下了。这个月去了三次医院,爬山体力明显不及当初,真真身体是革命本钱。身体好才能走更多路,爬更多山。
下山到山腰,听到山脚学校读书声,阵阵石壕吏,真好。不去坐下山车,徒步走下去。一路上,看见麦苗快长到我膝关节处,农人们在种菜苗,有一人修着梯子,听着收音机,飘出“越王勾践,吴王……”。总向往北上广的繁华,现在觉得安稳平静不也挺好。鸡鸣狗吠,农事耕耘,粗茶淡饭,人间烟火。
再走,一颗红色的小果子撞我脑门上,真巧,这是小时候学校一颗树上会结几颗的果实,我认识的朋友都吃过,我没吃过,整天在树下看什么时候再长出来,却一直没有,问其味道? 全说不记得。今日凑巧遇到,原来味道如没熟透的樱桃味,酸甜酸甜。
若小时我也吃了此果,我定不会将其记如此之久,也不会细品其味。果然,有些东西,该来时就会机缘巧合的来,尽情让人领略其滋。不该来时,天天在树下看也不会出现,即便出现了,也不会细品感之,终是错过与辜负。
大自然总能让人平静,不论有多么不开心,去山里使劲爬,到了高处喊几声,什么都变得没什么。
一个人爬久了,或许真如登山人所说缺的不是棍子,是良人。
归回途中听到了两个很美的名称——“夏侯村”、“太乙镇”。
平凡的烟火人间也挺好,成仙隐世留于太乙真人吧。愿我能像吃到红色小果子那般,在缘分刚好时得位良人,去爬更多的山,徒更多的路。之后,同去买菜,我做你吃,炊烟袅袅,鸡鸣鸭叫,日子如此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