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年利润3000万的罗振宇,将得到40亿市值

年利润3000万的罗振宇,将得到40亿市值

作者: 景辰科技大数据 | 来源:发表于2020-09-28 20:55 被阅读0次

1. 罗振宇:商人和文人

罗振宇是华中理工的大学生,后来去中国传媒大学读了研究生,24岁毕业,顺利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就是于丹所在的那个地方,换句话说,罗振宇成为了鸡汤女神于丹的同事。

体制内薪资微薄,喝鸡汤也不管饱,3年后罗振宇就放弃了大学教师的身份,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央视,得益于一手好文笔,罗振宇用4年时间从临时编制做到了《对话》栏目制片人。

罗振宇学习不止,利用制片人的身份,不断邀请各种专家到央视给自己上课,他自己将这种行为定义为“贪污腐败”,这就等于是用公费重新读了一个大学,4年后罗振宇从“央视大学”毕业了。

当然,也有人说是“肄业”,因为领导郭振玺想将罗振宇从《对话》制片人的岗位上拿掉,放到另一档节目的副制片人岗位上去,对于这种降职,罗振宇坦然离职了……

离职后的罗振宇35岁,正当年,顶着央视的光环,百业待兴的新媒体行业向其抛出了8份offer,最后罗振宇选择了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的主持人,因为能露脸,正因为这次选择,他在2010年结识了原《创业家》杂志主编申音。

2012年,在申音的主导下,罗振宇和他的读书视频节目《罗辑思维》上线,并开通了同名公众号,每天推送60秒,成为了每天坚持60秒的男人。

至此,商人罗振宇上线了。

在哪个用户狂热的年代,罗振宇卖书能火、卖月饼能火,甚至在全国各地搞霸王餐,一呼百应的罗振宇比现在的带货网红牛逼多了,作为超级网红,罗振宇终于想要自立门户了。

2014年罗振宇和申音和平分割,然后一个月内又迅速搭上了脱不花,两人联合成立了思维造物,以提供“终身教育”为理念,通过罗辑思维、得到App、得到大学、时间的朋友等方式,为终身学习者提供通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服务。

从思维造物发展来看,基本上是经历了通识知识产品、体系化知识生产分发运营以及终身教育服务商这三个阶段。

成立以来,思维造物先后获得过5轮融资,资本方包括顺为资本、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等,到2017年D轮时候,思维造物的估值就摸到了80亿,而罗振宇个人的身价也曾一度摸高30亿。

钱,商人罗振宇已经得到了,但是对于罗振宇的另一层文人身份来说,富贵不上市犹如锦衣夜行,不上市就始终不能踩到得道的边缘,为了得道,罗振宇上市了。

2. 知识付费到底有多赚钱

所谓蓝海赛道的知识付费风口,究竟有多赚钱?

最近罗振宇携得到母公司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创业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做了它的保荐人。

得益于他的上市,咱们得以一窥其收入状况,那么我们就通过其IPO招股说明书,来看看思维造物的收入情况:

2017年至2019年,思维造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6亿元、7.38亿元和6.28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0.61亿元、0.48亿元和1.15亿元。

不过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一次性收入等非经营性损益,波动比较大,咱们再看看扣非净利润表:

这扣非净利润看来,2017年所谓的蓝海风口,净利润是4990万,随后就开始下滑,2018年是3280万,2019年只有3067万,相较于2017年,下降比例40%,扣非前利润达到1.15亿,很有可能是为了上市,搞了很多非经营性一次性收益。

这业绩,确实差点意思,至少和我脑海里那汹涌澎湃的知识付费蓝海市场有很大的差距。

2020年第一季度有所反弹,但是这不知道是得益于上半年疫情封锁带来的互联网红利还是季节性偏差,目前还不好说。

不过思维造物的研发投入是真的高,2017年到2019年分别是9.68%、12.75%、17.94%,这与行业平均水平6%-7%来比,也算的上高水平了。

IPO前,罗振宇直接持有思维造物30.35%的股份,并通过杰黄罡间接控制公司16.26%的股份,因此通过直接、间接方式持有公司总计46.6144%的表决权;李天田(即脱不花)则直接持有思维造物13.92%的股份。

IPO稀释后,罗振宇还是第一大股东,占股35%,二股东李天田,持股11.1%,这次IPO发行融资10.37亿元,占股25%,如此算下来,思维造物的整体估值大概在41.5亿左右。

如果行情好,按照A股的惯例,应该会把市值炒到一倍以上,也就说上市后思维造物可能就奔着100亿市值去了,但是这扣非后3000万左右的净利润,支撑起百亿市值,可能就会显得有些单薄了。

3. 难产的知识付费第一股

知识付费领域如火如荼了许久,但是知识付费第一股却是始终没能出现。

2015年,做免费音频的喜马拉雅就想通过VIE架构登录美国资本市场,但是由于当年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赴美上市计划搁浅,同年,喜马拉雅转战A股,同样因为政策对企业盈利指标要求,再次折戟。

喜马拉雅主要是音频出版,收入依赖广告和付费,成本是版权购买和推广,但是从成立至今,喜马拉雅陷入了多达600多起版权诉讼官司,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所以知识付费在版权问题上的徘徊让知识付费第一股迟迟不能落地。

在2016年,知乎、微博稳打、千聊等企业纷纷入局,知识付费开始百花齐放,谁拿到融资已经不是新闻了,大家都在瞄着知识付费第一股。

早在2014年,吴晓波就成立了巴九灵,并且在2018年改制为股份公司,2019年,希望通过借壳曾经的神仙股全通教育上市,但是这次重组最终失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易存在“吴晓波个人IP证券化”的问题,监管层认为吴晓波的个人品牌和巴九灵的深度绑定,将会对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罗振宇其实同样面临这一困境。

真格基金甚至直接在交流会中提出质疑,他认为伴随着罗振宇个人名望的流失,高度依赖其个人品牌的冠名IP《罗辑思维》终将走下神坛。

思维造物吸取教训,及时调整了运营方向,从得到之后,思维造物的整体运营都是围绕着“去罗振宇化”来走的。

4. 焦虑的罗振宇拯救焦虑的你

有人把得到比作一个药妆店,他们认为罗振宇们是首先贩卖焦虑,然后吸引你去他药妆店买药治疗焦虑,或者是去购买塑造个性形象的化妆品。

以前听说过戴维斯双击,这次有可能出现罗振宇双杀,先是贩卖焦虑杀你一波,随后再去股市杀你一波,相当于卖完糖水再换幌子卖糖尿病药,有点意思。

在得到上,赚钱最多的可能不是得到平台,而是那些讲师们。

比如在2017年到2019年,刘润依靠《5分钟商学院》,获得了4839万元的收入,成为了分成最丰厚的讲师,这比得到平台本身更赚钱。

另外,北大教授薛兆丰,2018年和2019年也分别从得到获得了1615万和1320万的收益,此外还有北大香帅、互联网人吴军等等均获得了千万级别以上的年收入。

看着平台培养出的千万级别的财神爷,得到自己很焦虑,因为思维造物拿了很多轮的融资,不上市是没办法给投资人交代的,罗振宇曾经感慨:资本永远在鞭策!

对于思维造物来讲,面向的主要人群是25-45岁的认知升级需求人群,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阶段的人群对这种知识提升的需求并不刚性,所以思维造物的想象力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在搞完贩卖焦虑之后,想要压榨这个群体最后一滴血,只能选择登陆资本市场。

从理论上来说,只有用户多读书,罗振宇才能更值钱,但是,用户一旦读书多了,钱就不好骗了。

不过从现实来看,知识付费并非教育,能够给用户带来的改变非常有限,只要用户不醒,这个游戏就可以持续。

我自己也看罗辑思维,最开始是每天听他那个60秒,后来买了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收货很大,不过后来就很难坚持每天去看了,从跳课到逃课,最后就放弃了,作为知识付费领域第一股,思维造物如何去解决拉新、留存的问题,还挺考验人的。

不管怎么讲,思维造物还是具备一定价值的,现在以40亿估值谋求上市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至少总比那个5个亿货物不翼而飞的广州浪奇来的靠谱吧,总比那个贝壳年年跑丢的獐子岛靠谱吧,像广州浪奇和獐子岛这种破公司就该退市,思维造物总不能说自己平台硬盘坏了,所有知识都丢了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思维造物还是由一定的上市基础的。

现在思维造物如果成功登陆A股,那么将成为整个知识付费行业的标杆,那么思维造物未来在A股的表现,将成为其他几家知识付费头部企业能否登上资本市场舞台的关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利润3000万的罗振宇,将得到40亿市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uj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