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开了【高智豪】的第70篇文章
前一篇文章提到了我在快速入行时的一个方式:阅读。
但是书多的越多,就站得越高,想的越多,看的越远吗?
读书是以量来衡量的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又该如何解释?
想必大家都有体会,现在的某一部分人都很忙很焦虑,还有了个专有名词叫“知识焦虑”,很多人用买大量的书、买大量线上线下课程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以为买了书,买了课就可以解决知识焦虑。
但时间越长你会发现自己的焦虑不但没解决反而还越来越严重了。
想必大家也都见过这个公式,就是说你的一个小小改变、举动,如果坚持1年365天,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相信不少人听了之后就会想,那我每天学习一点,每天学习一点,一年后一定可以比某些每天不学习的人进步很大。但是1年后很多人就会发现,自己好像除了每天知道点别人还不知道的东西,没有什么别的进步?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把这里的基数搞错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在同一事情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你一定可以比别人更加熟练。
但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每天学一点,每天学一点,这些都是碎片化的,都是一点一点的,并不是针对的同一个事情。
举个例子,大家都听过10000小时定律吧,就是告诉我们在同一件事情上投入超过10000小时,你就会熟练的掌握它。这里的重点就是:同一件事情上。
有的童鞋就会问了:那为什么给我们推荐书单呢?
书单推荐之后,是不是有什么有意思的经验、学习方法呢?
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在阅读时使用的1个方法和技巧:主题阅读法。
什么是主题阅读法?
就是大家在遇到某一类问题时,通过大量、集中阅读针对这个问题,或者涉及这个问题的书籍,获取解决方法。
这里的重点就是,解决自己的某一个问题,而不是按照作者意图,从头到尾的读完一本书。
下面,我们来走一下使用主题阅读法时的9个步骤:
1. 设定目的
这里的目的必须是个人的目的,对于自己有价值,并且是具体的。
比如,刚开始往往对活动运营感兴趣,为了快速提高自己在活动运营这块的知识(特别是流程的梳理),就限定自己在1周内,看5本以上活动运营类相关书籍,或者重点看书中活动运营这块。
2. 列书单
也就是明确了目的、方式之后就要列出书单了。
同样继续以上面的目标为例,列出包含活动运营相关的书籍有:
《运营之道》
《从零开始做运营》
《互联网运营之道》
《运营之光》
《运营前线》
3. 尽量在一天内,翻完一遍所有的书
就是说,最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快速翻完一遍所有的书单中关于活动运营的文章。
4. 画出同主题的思维导图
也就是说,在阅读之后,要及时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不同主题的梳理,并提炼出与目的相关的书籍、文章、作者、概要。
5. 找出相关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要在上面的思维导图里根据自己的目的梳理出相关的内容,以及背后对应的逻辑。这里特别强调是要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梳理,而不是作者的目的。
6.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这里是说,我们在梳理出活动运营的思维导图之后,要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而不是作者的原话。从而梳理出自己的思考模型:如果要举办一场活动,我们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分解目标,如何高效执行,如何复盘。
7. 发现不同点和相同点
这里,所有书中都提到的相同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也可能是必不可少得东西,比如活动时的数据追踪设定,活动的复盘总结。当然,这里不同作者在不同书籍里提到的不同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仔细思考这些不同点,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不同的操作目的是什么?前提条件有什么改变?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8. 总结论点,形成自己的意见
根据前几步,我们就可以梳理出活动运营的大致流程,以及每个流程的核心任务,以及不同场景下的对应的主要工作内容。从而完善自己的思考模型。
9. 确立自己的观点并检验
这里就是指大家在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模型之后,要通过不断的活动实践进行反复检验,提高,从而更好的理解与运用,将知识内化为自己实践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