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柏林之前对柏林的印象也许并不深刻。了解仅仅是德国首都,冷战中心,柏林墙,柏林也许于我仅仅是因政治原因而仅存课本上的记忆。
听人说柏林应该是poor and sexy。
一路上Dr zhao对于德国西德东德,西柏林东柏林的历史介绍仿佛将我们拉回那个冷战的年代。从边检站,我们沿着高速公路从西德进入东德开始。
细细想来,柏林可能很难给自己做旅游广告。因为它真的满是伤痛的历史。
从博物馆岛到诸多大教堂,从犹太人博物馆到大屠杀纪念碑,从查理检查哨到柏林墙。从勃兰登堡门到帝国议会大厦,似乎都和政治密切联系。
站在欧罗巴中心,在广场边除了引人瞩目的摩拜单车,还有这个被二战战火毁坏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没错就是那个在圣诞前夕,遭遇恐怖袭击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有些讽刺,战火破坏的教堂依然屹立,壁画依然鲜艳光泽,可是就在一个为了纪念被战争袭击摧毁了的教堂前,发生了一次恐怖袭击。
说实话,我不知道作为游客站在此处应当如何自处,是敬畏,还是悲伤,是恐惧,还是感到无比的惊奇和赞叹。就在犹豫之际你猛然发现,旁边另外一座口红教堂正在兴建,也许正是这种对比让这种情绪更加奇怪。
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差异在柏林墙倒塌了几十年后依然存在,最表象的就是建筑。在深层次一点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都有所不同。但他又和不同的文化融合,交流,生长,蔓延。
与欧洲其他同样多元、丰富且精彩的大城市相比,柏林有着几乎最低廉的生活成本,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学生、旅行者、诗人、艺术家,这是极大的吸引力,每个群体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很容易地落脚并找到自己的归属。而这些人的纷至沓来,也为这个城市增添了活力和色彩。
期间Dr zhao打趣的问,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是哪里?我们从伊斯坦布尔到安卡拉猜了又猜,他才缓缓的说是柏林。可想而知柏林的土耳其裔有多少。
去的那天正好遇上壮观的摩托车协会游车河。长长几公里的摩托车长河伴随着轰鸣声不断前行。而我们只能站在一边一边观看一边拍照一边惊奇。
一一走过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喜欢过勃兰登堡门,看到脚下的柏林墙走向线,胜利纪念碑,帝国议会大厦,总理府,人民议会厅,还有戒备森严的英美使馆区。一条线走来总感觉柏林自身就是一段浓郁的历史书。
正如德布林笔下的亚历山大广场,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部蒙太奇。
她有历史但不深远,年轻但不轻浮;
奢华但不奢侈,朴素但不简陋;
和谐但不单一,纷繁但不凌乱。
她是一个在世界历史和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大国的首都,却又不像巴黎一般需要靠一己之力承担太多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厚重,这让她的步履既稳重又轻快。
她充满一切可能,却没有轻佻和低俗的欲望。
她包容,但身处德意志文化又让她个性鲜明。
她不富裕,但有趣,正像那些最有魅力的年轻人,沿着墙壁不停的涂鸦,然后同性恋人也能自信地拥抱接吻,走过一个餐厅门口有快结婚的准新娘正在享受最后的单身派对。大大广告牌上写着,在柏林我们不会问你来自何处,我们关心你正在想什么。
这便是德国真正要诠释的。
并不觉得柏林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也许也有些无聊,点一杯啤酒,一杯咖啡就能完全可以不顾工作,懒洋洋的坐在太阳下享受着春天的阳光,一整天。可能正是因为首都的地位和低廉的消费,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在这里用极低的花费享受到德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最高水平的文化生活。
至于在大德意志经济体中的地位?他们似乎并不那么在乎。另一个故事足以说明,据说柏林勃兰登堡新机场已经修了近10年换了好几任CEO至今仍然未能通过验收交付。可想而知这里的效率和节奏。
当太阳缓缓落下,车轮缓缓开动。穿过绿树成荫的大道,看一眼两边典型的普鲁士风格的建筑,深深感叹这座城市背负的一切悲伤与荣耀。柏林之行虽然短暂,却引发深思。我也好奇德国人是何以保持如此地自省?他们对于二战的态度相较于日本,更坦白,更容易被接受。之前一直是质疑“纪念”的意义的。因为放佛从来就没有什么以史为鉴,从来也没有什么重蹈覆辙,因为时间只是向一个方向流淌。
但是经过了柏林带给你冷静与客观。我无法为这些存在辩护或驳斥,也无需为这个城市宣扬或是贬低,甚至不敢为这些历史苦痛或兴奋,也因此你会找到对自己的反思,对人类的反思。
也许这便是柏林真正存在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