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越来越快,快到你昨天见过什么人,吃过什么饭,和谁聊过天,做过什么事,可能都要想半天,甚至还想不起来。一边敲着自己的脑袋,一边摇头苦笑,感慨事情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大……
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社交成本越来越低,手机里的App越装越多,收藏的文件和照片也越来越多,空间挤了删,删了挤,交替循环……
小明刚到北京的时候,爸爸丢给他一句话:多交朋友!
于是他每天痴迷于穿梭地铁去听各种讲座,推杯换盏结交各种“名人”朋友,熬夜通宵参与各种微信群聊,因为过于相信这句话,他养成了到处留电话,到处要电话的习惯。
所到之处,不是留个名片,就是扫个微信二维码,他电话本里也都按称呼、职业、职位把这些要到的电话一一保存好。
这么几年积累下来,通讯录里的名字越来越多,手机里的陌生人也越来越多,每天看着朋友圈里各色人等貌似精彩纷呈的生活,小明快要迷失自己了。
其实到现在他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都加了些什么能人异士,总之头衔看起来一堆的人真的不在少数。以前总以为能在某个场合,遇到自己人生的贵人来指点迷津或分享些信息和资源给他,以期能在自己的事业上起到推波助浪的作用,功夫是下了不少,可现在看来,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
相反,这几年下来,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孤独,就连以前关系要好的大学同学,也因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慢慢的没有了共同语言,越来越疏远!
以前有了心事还可以找朋友聊天,喝酒,互诉一下窝心事,工作年头越长,越发觉得这是件奢侈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圈子,也都有自己的一堆事情排排坐需要解决,当然还要学会把一肚子的话和心酸咽下去,然后把自己武装的越来越强大。
看似热闹的留了别人的联系方式,却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发现,发出的信息或是打出的电话总会无情的灼伤他翘首以盼的心。
时间越长,他也越来越体会到所谓的热闹的社交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更不应该把好听的场合话当真听,错把和别人的“认识”等同于别人的“认可”!
其实只有关系平等,才有可能互相帮助,锦上添花。如果你不够优秀,人脉是不值钱的,它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在那些他参加过的错综复杂的社交场合上,其实大家的感情基础是零。
在没有感情基础的前提下,所谓人脉,拼的全是综合实力。对于弱者来说,一些所谓的人脉,看似全线飘红,实则是虚假繁荣。
很多时候,不是有了人脉才能做许多事情,而是做了很多事情才会有人脉,很多人都把顺序弄反了,一直等着贵人来帮自己成就人生。结果就是,贵人当然不会去帮一个无所事事的人。
虽然听起来很残忍,但事实上是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上午围观了李连杰新片发布会现场,下午旁听了巴菲特的投资经济学,晚上买票参加了马云的慈善晚宴,又能怎么样呢?
即便是你四处发朋友圈,微博向全世界描述你和李连杰、巴菲特、马云等人多么熟悉,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向李连杰要签名李连杰的保安依旧会拦住你,巴菲特也不会给你写推荐信,马云也不会跟你合伙做生意。
前几天看一个节目,是马云对话周星驰。一个是喜剧之王,一个是电商大鳄,两人侃侃而谈,谈笑风生。两个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交集的人聚到一起能聊得很开心,不是因为他们交情多少年,或者共同语言有多少,而是因为他们都是站在各自领域顶峰的男人。
由此看来,以“经营人脉资源”为目标的功利性社交,一定是以实力为基础的。
社会是一个圆锥,每个人都在往圆锥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平,不同领域的人的距离就是你所处的平面圆的半径。只有你的水平更高,你接触别的领域的人的距离才会更短。
所以实质上很多人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恰好认识了的人而已。真正的朋友必然是有一定门槛、符合你的一定要求,并且由于社会交际的随机性,再加上每个人一生中能分配在社交上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因素,所以,每个人终其一生中,真正的朋友必然是很少的。
一定程度的社交是必要的,但是,在各种场合里都露脸真没必要。太过重视人际交往,只会妨碍自己完成本该完成的事情。
与其去在意那些宽泛而肤浅的人际关系,乐不可支的去“收集”认识的人,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健身,读书,提高专业技能,唯有让自己变得强大,才有可能构筑到自己货真价值的人脉。
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