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赢在起跑线的人能赢在终点吗?

赢在起跑线的人能赢在终点吗?

作者: 长亭短亭说 | 来源:发表于2021-10-27 23:11 被阅读0次

中午和同事聊天,她打算等孩子升初中后,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我问她:“学校离你现在的居住地有多远?” 她说:“开车20分钟之内”。 

我有些诧异,不算远,为什么要租房子住?

她白了我一眼,说租住在学校附近,只要5分钟,就可以节约15分钟用来看书学习,或者休息,干嘛要浪费这15分钟!

他家的孩子在班级里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前三,妈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理,课余还上补习班,“双减”政策出来以后,就转成了一对一的辅导。

这种一对一辅导发展势头很强,家长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没有哪位家长敢在孩子寒暑假,双休日完全放松,舒舒服服休息的。

《成长的边界》这本书可能会让你的想法有所改观。

加拿大资深调查记者大卫·爱泼斯坦撰写的这本《成长的边界》横跨体育,教育,音乐,天文,艺术,科学,商业,医学,职场等领域用世界上一流成功人士的案例,总结出不同于主流的成长路径。用大量的事实依据和调查结果分析,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依赖于广泛思考, 持续成长。

书中谈及美国空军学院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随机安排学生学习微积分(一)的课程,每个班使用同样的教学大纲,考试内容以及考核标准,学生会对老师进行打分。学习完成微积分(一)之后,学生被随机分配到微积分(二)的班级继续学习,和学习更高阶的数学、科学和工程课程。

一段时间后,测试成绩显示有一些教授的授课,极大的提高了所在班级的考试成绩,而有一些并没有。但学校除了成绩作为一个考核指标,另外还有一个长期潜在性的教师评价指标-——这些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和工程科目中的表现——微积分(一)正是这些科目的基础。

当经济学家们研究这一评价指标时,结果令人震惊,从长远看,那些擅长提升自己学生成绩的微积分(一)的教授,对学生并没有帮助。经济学家总结,“平均来看,那些善于提高提升全班同学成绩的教授会降低自己学生在后续高阶课程中的表现。” 看似已经抢占到先机,实则优势已经消失殆尽。

而那些让学生们短期痛苦,但是长远获益的教授,正是通过“建立联系”的提问方式实现了深度学习的过程,这些教授扩展了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教学材料,但这种做法让课程难度更大,学生也觉得更受打击,在成绩上看不出提高,并且对老师的评价降低了。

心理学家罗伯特比约克,他这样总结了如何科学的学习:纵观整个学习过程,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和学生一定要避免把眼下的表现当做学习本身。在学习过程中,一次考试的好成绩可以说明对知识的掌握,但是学生和老师都必须警惕,这样的成绩也意味着快速但转瞬即逝的进步。

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有效学习,书上提及到两个概念:封闭练习和交叉练习。

把同样的事情重复多次,每个问题的解法都是用同样的程序和步骤,这种练习可以让学生立即拥有漂亮的成绩单,称之为封闭练习,但如果想掌握灵活的掌握知识,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学习,这种方法被称为变化练习或混合练习、或者按照研究者的说法,叫“交叉练习”。

交叉练习被证实可以提高归纳推理能力,当面对混合在一起的不同例子时,学生们可以学会通过抽象概况,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封闭式练习的学生则通过不断的重复,学会的是单一类型问题的解决流程,而交叉练习的学生学会的是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问题。

如何才能做到交叉练习,结合书中的案例,总结方法如下:

第一,在学习同样的内容时,把每次练习的时间隔开。比如学习外语单词之后一个月内再测试与学完就测试的效果更好,利用间隔期,增加难度。

第二,在不同的场景下学习。比如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一遍,先理解;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遍……这样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个内容,效果很好。

第三,经常测试,测试会让学习者在脑海中搜寻并回忆信息,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努力调动大脑比简单重复要重要的多。

第四,建立联系。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新知+旧知一起学习,利用旧知产生联系,通过提问和思考来理解新知。

交叉练习提高的是匹配正确解决策略的能力,一般来说,成功的问题解决者都是先花精力确认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那一类型的问题,然后在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AI时代,信息繁多复杂,问题形式多样,区分问题尤为重要。

“赢在起跑线”确实能帮助孩子在学业上抢占”先机“,但这种学习成绩暂时领先的优势很快会被消解,而且消失的无影无踪。

面向儿童的早期教育项目大部分都是“封闭”的技能,通过反复练习掌握的技能,如同一个孩子比另一个更早学会写字,但因为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会写字(排除特殊情况),都是早晚要掌握的技能,很快就会追赶上来。

VUCA 时代我们所面临的的挑战是,如何维护深度学习、广度学习、多样化经验、跨学科思考和晚一步专业化带来的优势和利益。

在一些领域我们需要年少成才,并且清楚自己的目标。但随着社会的日趋复杂、加上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更多的“通才”,从一开始兴趣广泛,随着自身的不断进步,不断拥抱多样化的角度和体验。

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成长再无边界,未来无尽可能。

相关文章

  • 赢在起跑线的人能赢在终点吗?

    中午和同事聊天,她打算等孩子升初中后,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我问她:“学校离你现在的居住地有多远?” 她说:“开车2...

  • 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

    为了孩子的教育,困扰了无数家长,从胎教起步,各位准父母就开始准备。 在各位家长努力培养孩子的过程中...

  • 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

    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 人生是一个马拉松,无所谓什么起跑线。 你看那些马拉松队员,对于起跑好像就没有太高要求,也不...

  • 赢在终点

    人生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害怕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不停地报班学习,最后才发现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起跑线而是...

  • 赢在终点

    在心理机制的影响下,大家都在担心“别人家的孩子”都去补习了,而自己的孩子掉队了。“学习机器”的代际传承可能就是这样...

  • 易跨境电商学院第十九届第154期圆满收官!

    升职加薪只是标配,功成名就不是终点,我们让你赢在起跑线。 ...

  • 读吴军:见识(起跑线和玻璃心)

    这里讲了一个输在起跑线,却赢在了终点的人——杜鲁门 起跑线 出身:密苏里农村 学业:没钱上大学;视力不合格、也上不...

  • 书评 |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更要赢在终点

    常有父母抱怨:“想让孩子上个好点的小学,没想到入门试题比我当年高考还难,只好天天陪他挑灯夜战了。”也曾有家长自嘲道...

  • 龟兔赛跑

    你希望自己像兔子一样赢在起跑线,还是像乌龟一样赢在终点? 我们大部分的人是既没有兔子的天然优势,更没有乌龟的恒心和...

  •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终点

    不管你选择做什么,一旦决定去做了,就应该有恒心把事情做完。每个人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要知道,每一份努力都可能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赢在起跑线的人能赢在终点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by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