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练太极
2013年9月24日,一个对我来说极其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邀请到了市武术协会副会上,秘书长,太极一代宗师王西安的入室弟子陈明友老师来我校教练太极拳法。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我开始真正接触到了太极拳。
半年多的时间,练习太极让我改变了许多,一直想把点滴的收获写成文字,拾笔却胸有千言,不知从何开始。5月10日太极协会启动仪式上,陈老师的讲座,让我对太极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如果有人问,你练习了这么长时间,有什么收获?我会回答:乘物以游心。这简单用五个字足以表达出我对太极的理解和练习太极的心得。
所谓“乘物”,就是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只有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才能够“游心”以实现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陈老师在给我们进行的太极讲座时,曾经提到过,有人曾把太极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太极作为我们中国特有的武术种类,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修身养性,尤其是太极的中正安舒,与做人紧密相连。
抓住了练习太极的要领,便可以让自己的心灵自由自在,不为俗累,不染纤尘,即健身、健心,修身、养心。
一曰“慢”。练习太极,急不得,不可速成,需一招一式用心揣摩,于慢慢学习中,让自己心静神安。
二曰“松”。在学习中,陈老师曾一再强调,练习太极是“减法”,即放松自己。一开始学习太极,因为动作的难以协调,所以心里紧张,做出的动作是僵硬的,要想达到动作的刚柔结合,虽有让自己放松下来,心无杂念,心才能沉下来。
三曰敬。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无知,即为无敬畏之心。练习太极要做到对太极本身的敬,对他人的敬,对大自然的敬,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四曰恒。练习太极,不可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才能最终学好。
“学愈博,思愈远。” 随着太极练习的进一步深入,渐渐学得太极的“柔中有刚,柔能克刚”与“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是何其相似,便体悟出一些哲学的意味来,随身体的宛转跃动,恍然如出世入世的轮回。既可像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酒临风,宠辱皆忘。” 般物我两忘,也可如王右军《兰亭》中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般畅怀。待合手站立,抱拳颔首,呼吸畅达,早已心无车马喧嚣,只闻幽静林间清风徐徐……
当然,学习太极还要做到谦虚,不可满,更不可狂。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始终有一个学习目标。这些要领,用之于处世,便诞生了 “太极人生”系列。
“乘物以游心”,练习太极,开始让我拥有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超然于物外的生存境界,以及有所坚持的生命追求。
2014.5.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