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懂孩子,一起成长

读懂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 幼教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09:21 被阅读0次

昨天收到同学的微信,说自己的孙子从幼儿园放学时,站在楼梯上大喊“xxx(一个女孩子)要死了!”说完还哈哈大笑,当时去接女孩的爷爷很生气,回家就让女孩妈妈务必跟同学反馈这件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身边陆陆续续出现了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同学的孙子快4岁了,在平时生活里也不断地听到过“死亡”一词。最近孩子说话、讲故事时,会突然说“杀死”、“吃掉”等等类似的话。同学反复强调多次,甚至惩罚过,但小孙子还是会说,这令她很苦恼!

我能够想象得到同学的尴尬和焦虑,相信很多家长也遇到过类似情形,那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尴尬”的“诅咒敏感期”吧。

某天,几个小男孩……

A:“我要抽死你!

B:“我要把你剁成肉饼。

C:“我要把你从楼上扔出去,你就摔成肉泥。

D:“你这个笨猪!有什么了不起!

各种脏话狠话源源不断地从孩子们的嘴里飘出来,让人心惊肉跳。

成年人都觉得这些话不好听还不吉利,可孩子们为什么说得如此带劲儿呢?

“打死妈妈!”“你这个臭爸爸!”类似的话,只要家有孩子,我们基本都有机会听到。越是孩子亲近的人,他越是乐于用这些语言去攻击,以观察对方的反应。并且,越是那些恶毒的、难听的话,他们似乎越感兴趣。

这就是所谓的“诅咒敏感期”。

“诅咒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3~4岁间,与孩子“语言敏感期”紧密相关,算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

进入“语言敏感期”后,孩子吸收并运用语言的热情高涨,对脏话狠话更是情有独钟。原因就在于这些语言能引发对方更强烈的反应,看起来更有威力。

最初,孩子说脏话狠话仅仅出于好奇,往往是笑眯眯地试探着,完全把它当成一个游戏在玩儿。只有当我们处理的方式欠妥当时,孩子才意识到,原来这些语言具有杀伤力。在他意识到这点之后,他才会有意把它当武器使用。

不少孩子都会遇到“诅咒敏感期”

“讲道理“是很多爸爸妈妈喜欢用的方式,告诉孩子不能说这些话,如何如何不好。倘若劝说无效,我们可能就会通过呵斥甚至体罚来阻止孩子。

这样处理的效果会怎么样?

孩子天生都是小小外交家,他们很清楚我们的界限。

因此,如果呵斥与体罚是象征性的,他会觉得爸爸妈妈的这种反应很有趣,于是,这种互动方式便会成为一种他期待的游戏,会加倍地用这种方式来吸引我们的关注,导致这种行为被强化。

如果我们是认真的,他也意识到我们的底线不可触碰,但是他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就会很困惑。

或者虽然他暂时放弃了说某些词,但他的好奇心并没有获得满足,就会在其他人面前,或者在其他场合继续试探,获得他期待的反应。

如果家里有长辈也会下意识地说这些话,孩子的这种行为就更难以消除了。可能他在家会因为被管制不敢说,一旦到了外面没有了压力,他就会补偿性地满足这种尝试的欲望。

我们该怎么办?

请家长们放轻松些,不要过度紧张。

如果我们能平和冷静地面对孩子的这个行为,不大惊小怪,不讲道理,不呵斥体罚,只是很自然地呈现不感兴趣的后果给他,可能孩子的这种行为反而会消除得更快,因为他很快就会被别的事情吸引注意力了。

“诅咒敏感期”是阶段性的,不会一直延续。因此,在试探过语言的威力之后,孩子自然会明白,那些友善礼貌的语言更让人舒服,或能引起别人热烈的反应,他自然就会尝试用别的方式与人互动了

趣味引导,积极转移

诅咒敏感期其实好“搞定”

有个4 岁的孩子,有阵子突然喜欢用“屁”、“臭”等词,他的妈妈几次呵斥责骂,可孩子还是继续说。

后来妈妈了解了“诅咒敏感期”,专门针对“pi”跟孩子玩起了游戏。

妈妈先问孩子:“宝贝儿,你知道pi有几种写法吗?”

孩子很诧异,妈妈的反应是他想不到的。

妈妈继续罗列那些发音是“pi”的字,如:字母P、劈、屁……然后延伸与这些字相关的词,给孩子演示“劈”的动作等等。很快,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母子俩就这个发音拓展出很多有意思的游戏。

当孩子发现相比说脏话狠话,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事可做,孩子的此类行为自然就消失了。这样的方式比呵斥孩子、责罚孩子有意义得多。

当然,我们也需要将“淡定冷静”的态度与“欣赏”作出区分,这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在孩子的理解能力足够好,能清楚界定的前提下依然说这类话,那就说明他在挑战规则。

此时,我们还是要告诉他这些话有多不受人欢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同时让他感受到这个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

比如,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我感觉很不舒服。如果你再说,我只好躲到别的地方去了。”让他感受到被冷落的后果。

不过请记得在沟通过程中,点到就好,无须一再强调,也不要反应得过于激烈。否则,这些方式都会让孩子有被更多关注的感受,一样会起到强化的作用。

当然,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更受人欢迎是很有必要的。

●●●

总的原则是,不让孩子因为这类行为受到更多关注,或者达到他期待的其他目的。而当他有更多正面行为时,及时地给予他鼓励与关注,以此强化孩子的那些正面行为。

成长的每一次飞跃,就是经历、面对、度过、获得......

成长属于孩子,也属于你

相关文章

  • 读懂孩子,一起成长

    昨天收到同学的微信,说自己的孙子从幼儿园放学时,站在楼梯上大喊“xxx(一个女孩子)要死了!”说完还哈哈大笑,当时...

  • 2019-07-02

    【家庭教育早分享】成功的教育是读懂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 如何读懂孩子的行为呢?那就是:接纳正在遇到的困难,...

  • 关键期关键帮助

    阅读《读懂孩子的心》day5 第二章 与孩子一起成长 《关键期关键帮助》讲的就是如何给孩子提供精神成长的营养食粮。...

  • 挑战自己成功

    其实,特别想分享的就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要读懂她的成长语言!陪她一起面对,给她时间和体验,去成长自己的内心!而...

  •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读懂孩子的心,让孩子远离焦虑

    父母+孩子=家,父母的爱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 《读懂孩子的心》中,有一章节是与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远离焦虑,...

  • 让孩子远离焦虑:先管理自己的情绪

    阅读《读懂孩子的心》day6 第二章 与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的焦虑因何而起? 以下教养行为,会导致孩子焦虑。 一、父...

  • 正面管理:和善而坚定

    阅读《读懂孩子的心》day8 第二章 与孩子一起成长中 《正面管教:创造自由又有规矩的家庭风格》 《正面管教》整本...

  • 2021-01-09

    今早还是4:30起床,吃完早饭去电影院跟孩子一起,陪伴就是很好的成长;孩子很开心,作为父母很多时候多了解孩子,读懂...

  •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父母前进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父母前进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文/Gloria 大家看过《超级育儿师》吗? 一档专门解...

  • 带你《读懂孩子的心》

    《读懂孩子的心》第3期线下读书分享会,章节第二章,与孩子一起成长。读书会上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讨论了“焦虑”。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孩子,一起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fi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