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个月了吧,该看看朋友圈啦,打开通讯录,从那203位联系人里挑着朋友们的头像,依次点开,浏览动态。
这次很悲哀地发现,新增加了几位同学设置成“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各式各样的封面下都是一片悠悠空白。
略略怅然。
2011年1月21日,腾讯推出微信。2012年4月19日,朋友圈上线,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其他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这一创新举措,却让2016年3月24日才被亲人们催促着下载了微信的我觉得怪怪的。
一年后,仍感慨写道:“我看得见你,也看得见他/她,你们彼此却隔着道墙,从不相交。微信朋友圈这种设定,纵让人感觉奇妙,仍不免有丝丝无奈寂寥。”
冬去春来,两年后,终于体会到朋友圈的好处,原来接触的人越多,就越发领略到世界的多姿可爱,也越懂得对遇到的所有人都心怀感激。
那时的朋友圈,热闹非凡,无时无刻不洋溢着新鲜的热火朝天的吃喝拉撒和插科打诨,每晚都不禁刷一小时给大家点赞留言。
而现在的人们似乎更为忙碌,日益吝于表达。
像我,在顾好书店之余,18年底开始学做自媒体,深耕写作;为了把兼职的英语私人家教做得更高端,又继续夜里进修英语,自然就没时间再刷手机,动态便发得少了些。
这样也不错,隔段时间就看看在乎的亲友,每次发完动态向上划几下,点几个赞或评几个字,一切自己掌控,洞若观火。
尽管沟通略浅淡,但朋友圈大多都是有热爱,有人爱,不服输,对未来有期待,热气腾腾地活着的可敬的人。
他们有的早起晚睡,一天发十几条不重样的产品消息,让我学到——没有一劳永逸,只有日日精进;
有的飞遍全球,三百多天都在出差路上,用飞行里程印证着苏格拉底名言——“世界上最欢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有的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长期深入,终于拔节开花;
有的细心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有的随手撷取生活的悲欢幽微……
有新的志同道合,也有越走越远的,有隐藏自己的,也有敞开自己的……
用心体味这各色人生,似乎都能探求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孤意与深情,条理性、清明性和理想性俱佳。
双十二这天,老爸老妈请与厂子共渡难关的阿姨们在“天之源”吃饭,拉家带口二十多人,围了满满一大桌子,畅谈甚欢。
临走,依依惜别,在深夜的朔风中还唠个不停。
弟妹改改在旁边感慨了一声:“还是有朋友好啊!”“是呀!人都需要倾诉,也需要倾听。”我随口回了一句,现在想想还挺有道理。
诸葛亮在《论交》中写道:“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
意思就是,建立在权势和名利之上的交往,是难以持久的。有修养的人之间彼此深交而心息相通时,就好比花木,温暖时也不会多开花,寒冷时也不会改变叶子的颜色,能够经历一年四季而不衰败,经历艰险日益牢固。
常看到朋友给我留言“这么晚才睡吗”,一句问候暖了整个寒冬,“嗯嗯,晚上咨询书的多,以后尽量早睡。”
人生海海,谁不需要朋友呢?
简书上一书友回复我的随遇而安说:“不强求,不妥屈。”
世事繁杂,我们如此敏感脆弱,所以现在到处流行渡边淳一《钝感力》中的那句话:“能让才华经过磨练熠熠生辉的,正是坚韧的钝感力。”
这种坚定、“迟钝”的力量,才华需要,生活更需要。
专注自己的人生,与所有生命和谐共处。
朋友圈喧闹也好,冷清也罢,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坚实的自己,才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就让我们“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本文为“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即“公子世无双456”(姜丹)原创,已在“维权骑士”确权,如若喜欢,转载请留言联系,感谢(^_^),欢迎点赞、收藏、评论指教、转发和分享。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