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新年前,戈悟觉老师因病去世,令人扼腕叹息不已。前年八月,我曾带孩子去采访戈老(另文再叙),当年84岁的他看起来精神矍铄,行动也便捷,思维言语反应很快,一点都不见老态,当时我想,戈老的体格,活到百岁没有问题。那时戈老还说,每天坚持写作两小时,应是老骥伏枥、夕阳更红的打算。。。谁能想到一场“感冒”竟至于此。听文友在群里说,戈老杨康后状况不错,谁知居然反复,然后再次住院。。。且转发温州电台对戈老的采访,以纪念!
《温州当代文化名人名家访谈录》之戈悟觉
戈悟觉,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学者,他是当年考上北大的温州文科状元,毕业后他拒绝留京,毅然决然前往大西北 支援祖国建设,一去35年。他的作品曾多次被改编城剧本,搬上国际影视荧幕。他是著书立说已过1200万字的耄耋老人,他的小说被海外藏书家视为最值得收藏的百名中国作家作品之一。博学多识成就了他的健谈开朗,能文能武丰满了他的传奇人生。
1937年戈悟觉出生于温州,50年代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之后就读于北大中文系和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主动要求支援大西北建设,在《宁夏日报》和文联工作35年。获宁夏党委、政府突出贡献奖。1956年开始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 ,曾获 《人民文学》 《十月》 《北京文学》《小说界》 等文学奖 和影视剧本奖。其小说曾被翻译成英、法、日、俄、等语种发行于世界各地,现居住于温州 。他是国家一级作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戈悟觉自小家境殷实,姊妹兄弟共九人,戈悟觉为长子,父亲戈鲁阳曾任咸孚钱庄的副经理,当时钱庄的总经理是叶永烈之父叶志超。戈家和叶家是通家之好的世交,一起共事,一起生活在温州市中心鉄井栏的一幢大楼里,日后“铁井栏出了两位著名作家戈悟觉和叶永烈”也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少年时的戈悟觉成绩优异,关心政治,在“追求进步、做人向善、淡泊名利”的家风影响下 ,早慧的戈悟觉很早就领悟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
戈悟觉在一篇自传式杂文中写到:“我政治上早熟。解放初12岁,就担当起筹建温州少先队的责任,任组织部长。初中一年级是温中学生会执委,文娱部副部长。“三反五反”,父亲被拘禁。车轮式批斗,我写了封信劝父亲交代“罪行”。这封声泪俱下的劝降书在温州电台播出。3个月后父亲带着满身心伤痕回家,结论:无事。从此,我急遽转身,从政治运动投身以分秒、厘米分胜负的体育运动,以汗水和毅力、智慧书写真实。一如既往的努力。瘦弱的我高一打破温州市跳高记录,高二破省记录。我还是温州学生篮球联队中锋。”
1955年,戈悟觉以第一志愿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了温州那年考上北大文科唯一一人。他在 文章中写道:“从小地方来到中国最高学府,体育让我找到自信。校篮球队选拔,我入选。第二天田径队选拔,我一举破校跳高记录。一个月后,我在北京市高校运动会上获跳高第四名。第二年,在北大运动会上,破北京市跳高记录。这是北大的大事,建国后第一个问津市记录。校党委书记江隆基在大会上表彰,校长马寅初请我吃饭,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日报发表访谈, 北大校园张贴我的照片,我成了北京大学学生代表,我的学习成绩全优。我是留学生辅导员,然而入不了团,因为思想不合时宜。1957年,北大烽火弥天。我忙着准备去莫斯科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早上食堂给我加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午餐多一勺红烧肉。晚上10点必须睡觉。6月初的一个夜晚,闷热。我突然有了一股帮党整风的冲动,写了发言提纲。可是同学都抢着发言,到规定我应该回宿舍睡觉的时间还是轮不上,只得怏怏离开。我的发言提纲是:让大学回归本位,教授的位置—一副典型的右派言论。几分钟之差,20年的命运。几天后便是反右了”。 (北大划右派716人,占全校师生百分之七。之后,其中7人判死刑,多人死在监獄。20年后715人全部纠错平反,除1名小右派在国外失联。) 体育不但让戈悟觉成为了当年北大的红人,这细细的跳高横杆还成了他的救命稻草让他幸运地躲过政治上的一场劫难。
北大毕业前夕,戈悟觉本有机会留北京, 当时他已在《人民日报》、《体育报》、《大众电影》、《中国电影》这些大报大刊上发表过作品,甚至还获得了《体育报》的聘请 。但踌躇满志的戈悟觉认为留在舒服的北京太浪费了,他想去大西北,去最艰苦的地方。1959年在祖国开发和建设大西北的热潮中, 戈悟觉乘着硬座火车只身一人 来到 刚刚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从此在宁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开始了他拓土开疆的新壮举。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和张贤亮、 张武 成为了宁夏文坛蜚声海内外的“两张一戈”,顿时让宁夏的文学成为了一张响亮名片。
戈悟觉在他的博文 《记忆中的我》中写道:又饮瓯江水,宁夏35年。至今不悔当年的交换。许多同学后来也这样认为。1977和1980年曾有机会调北京,放弃了。1986年浙江来函调我,自治区主席黑伯理设宴,“杯酒释调权”,情谊难却也作罢。1990年为写《张大千在敦煌》电视剧到青海塔尔寺访喇嘛画师(张大千曾聘用他们),巧遇浙江省领导、北大校友,他力主我回浙江。中国西部我已了然,东部是该去了,一东一西才是中国。是其时。我在省文联、作协、广电厅之间选择。宁夏还是不同意放,只得以尽孝名义回家乡。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副厅职)位置空缺,犹豫9个月无奈就任。
我以游子回游的热情投入故乡怀抱。主编我市历史上第一部全面介绍、论述温州历史、人物的《瓯越文化丛书》(12册,230万字),主编《弘一大师温州踪迹》,主编报告文学集《走出温州》,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来过西部》、《状态》、散文集《时光有声》,创建东方道德文化学会,举办六届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大奖赛,命名江心屿“诗之岛”,倡议重建净光塔…..依旧,常常是一个人的声音,思想者的宿命是孤独。孤独才是存在的意义。孤独着,快乐着。
戈悟觉有着独特的文学创作优势。他既擅长文学,又了解企业和企业家。几十年的写作实践锤炼出干脆、准确和细形象的语言风格的作品 。曾有文学评论家评价他的创作大略:第一,他有相当广阔的生活视野;二、他有一种被共和国初期的生活所培养起来的正直、乐观,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理想,同情弱者,心向崇高,鄙视丑恶的精神和历史的责任感、时代的使命感;他极其讲究小说的结构 还有一种对于生活的诗性的敏感。他的小说为读者描写出大西北那空旷、辽阔的高原和沙漠,那六盘山中贫穷的村庄、腾格里沙漠中罕有人烟的治沙站、黄河边的城市和工厂以及生活和战斗在那里的各色人等。他拥有多种笔墨,写农民像农民,写工人像工人,写知识分子和干部也像知识分子和干部。一个个人物形象,一幅幅生活画面,在他笔下都色彩斑谰地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作家协会组织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在文讲所举办学习班,文讲所全称是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后更名为鲁迅文学院),是中国作家协会培养作家的高等学府,被誉为文学界的“黄埔军校”。 那年戈悟觉按规定的时间来到文讲所――北京东直门外左家庄朝阳区委党校报到,那一期学员来自全国各地,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各异。戈悟觉、韩石山、王萌鲜三人是大学本科生,叶辛、张抗抗、王祖玲(竹林)、孔捷生、王安忆等是老三届的知青作家。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写小说的作家(作者)。在文讲所学习的日子里,戈悟觉结识了很多惺惺相惜的挚友,也成就了一生珍贵的回忆。
戈悟觉在博文 《不要让心灵消失在时间里》写到:我不相信“文如其人”。人的自身与文的表述隔着技巧。技巧是外在的,可以学到因此也可作伪。掩其丑,圆其谎,补偿心理的满足和虚荣;动动笔,文过饰非,是最为省力的利益获得。不过,“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你能把读者当真人吗?这是为文者最基本也是最难得的品格。”
耄耋老人戈悟觉 ,硬朗矫健、精力充沛、能一口气演讲3个小时而不觉累,让人相当佩服他的老当益壮。戈老兴趣一向广泛,喜好书法、收藏、国标舞、体育运动等可谓能文能武且样样精绝。他的好朋友前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先生曾请戈悟觉写一篇文章关于 “兴趣爱好如何能成就一个优秀的作家?”戈悟觉思考再三还是宛然谢绝,原因是他不认为自己很优秀。 按戈老的话说:“ 退而未休。成就一个“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的大自在了。身体是当年体育锻炼出来的,现在也坚持一天45分钟。一口气讲座两个半小时还可以,准备时间要长些了:写作一天6小时还可以,不过写的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