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日更NO.110
外表乖巧听话的学霸丁一跳楼;清秀可人充满灵气的英子,被妈妈宋倩逼得要跳海……
父母都爱孩子,但采用过度的、不恰当的方式逼迫孩子学习,只会适得其反,酿成悲剧。
孩子表面上看,碍于父母的威严,屈服了父母,其实只是在寻找一个反抗的机会。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效应,叫做“心理反弹”,指的是一个人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总有一天这些情绪会卷土重来,对自己和他人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所以,纵使父母再重视孩子的成绩,也该留给孩子发表想法的权利和喘息的空间,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期许强加在孩子身上,最后使其不堪重负,出现心理问题。
说到这,有人要问了:“总不能放任自流不管吧?”
前面谈到做父母不要过度逼迫孩子学习,但并不是让他们放纵孩子。
有时候适当、合理地逼孩子一把,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他们不具备成年人的意志力和对未来的焦虑感,因此,他们很容易轻易放弃一项东西,比如,他们不想念书,不想学琴,不想画画……
而父母在此时,要做的就是适度逼他们一把,给予他们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动力。
父母逼着孩子学习,怎样做不会适得其反呢?如果过度逼迫孩子学习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适度地逼孩子一把,又对孩子成长有益。
那么怎么做,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呢?
1.洞察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强加自己的理想给孩子
武志红说:“孩子就只须承担他一个人的生命重要,而不必承担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生命重量。”
父母逼迫孩子学习,首先要分清方向。如果孩子一心想要成为一名音乐家,父母却始终逼着他去学习枯燥的语数英,而不是让孩子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肯定是不对的。
父母可以让孩子决定自己要走哪一条路,在孩子下了决心之后,如果他有所松懈,可以适当地督促他、鞭策他,而不是强迫孩子往父母给他设计好的未来去发展。
2.在教导孩子学习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出现懈怠,父母绝对不能采用暴力的方式强迫孩子读书。
所谓“逼迫”,其实是父母让孩子肩负起学习的责任感的过程。
父母首先应该与孩子展开有效的沟通,询问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帮助孩子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
其次,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并且督促孩子执行;
最后,向孩子讲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3.随时关注孩子学习的心态,告诉孩子我们爱他
大部分孩子在学习时会感觉到痛苦和压抑,是因为父母让他感觉到,一张成绩单,比他本身更重要。
但是,我们更应该让孩子知道的是,无论他成绩好与坏,为人父母,最在乎的是他的心理健康。
在要求孩子之余,不忘向他表达爱意,也是消除孩子叛逆心理的必要因素。
只要掌握好度,逼迫有道,松弛有度,学习对于孩子来说,便不再是压抑的地狱。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快乐型”的学霸,而不是“痛苦型”的被动学习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