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简书一个多月,以阅读为乐,以作文自娱。在忙碌和喧嚣的生活里找到了一方文字的桃花源,使心灵可以自由地栖息,甚或翩翩起舞。
对文字的爱源自幼年时代。我放羊放到八岁才有幸步入乡村学堂,直接跨过了幼儿园。母亲做的小书包里只有两本书,一本语文,一本数学。而我对语文情有独钟,因为里面的文字对我有着一种魔力。它们可以读出声音,十分悦耳;还能表达情意,十分有趣;每一个字有不同的形态,令人着迷。
现在我还清楚滴记得许多小学时学过的篇目和古诗。《春天来了》《小猫钓鱼》《王二小》《咏鹅》《春晓》……那时,小村里破旧的校园就是我的新大陆,我和伙伴们开心地游戏着,坐在教室里或是树杈上大声地朗读着课本里那些美妙的文字!
那时小村里只有课本,没有什么课外书。有一次,爸爸去县城,回来给我带了一本《小学生看图作文》,我真是一见钟情,如获至宝!不知道读过多少遍,几乎从三年级看到了五年级!除了课本之外,还有同学书包里藏着“画本”,课间三五个同学挤在一起看,常让我垂涎三尺。往往需要付出许多甜言蜜语才能偶尔借到一本,一睹画本的芳容!那里面的人物是多么生动!故事是多么有趣!
有一次去外婆家,看到了一本舅舅的画本《铁臂阿童木》,真是爱不释手!走的时候竟偷偷地藏到了口袋里!为此事,我深深愧疚了二十年,觉得对不起舅舅。终于在前年陪舅舅喝酒时才有勇气坦白了实情。
上了初中,小镇上也没有书店,但同学很多,总有几个藏着课外书。他们和我关系都不错,愿意借给我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花季雨季》等看了不少,但终归意犹未尽,可惜没有更多书可读了。但文字世界那光辉的大门已然向我敞开了,从此,它们成了我永远的朋友和挚爱。
高中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竟还有文学社。虽然学业压力山大,但我还是借了不少书来读。那时也有了一点零花钱,大多都献给了校门口卖旧书的老大爷。高一时成绩和视力都很好,但几本大部头便让我戴上了眼睛,理科成绩也像视力一样直线下滑。我沉浸在文学的华美殿堂中,哪里顾得上那么多!化学老师还在上面卖力地讲着什么硫酸氢钠,我却抬头望着窗外满脑子都是宝玉和黛玉……
感谢那些年,那些书和那些文字!是它们为一个平凡的乡村少年打开了一扇窗,引他登堂入室,让他看到了一个与眼前世界决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有动人的悲欢,有诱人的故事,更有无限广阔的理想天地……我每天读书,也常常有感而发写下了许多文字。
大学学了对外汉语,想要将来把我所热爱的中国文字传授给外国人,让他们也见识一下我中华文化的魅力。基于对文学的爱,大一就加入了文学社,大二做了社长,带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织了许多社团活动,出版了几期文学刊物和报纸,干得十分卖力。唯一遗憾的是因为忙于学业和社团的事务少读了不少书,图书馆的位置被别人抢了去。
毕业后向往远方,去了异国教书,后又到上海的国际学校工作数年,终感觉只教文字不教文学不够过瘾。转眼过了而立之年,心性开始向内收敛,不再执着于身外的繁华,对家乡和故土又生出眷念,便随心所欲,回乡教书。
家乡躺在黄河腹地的大平原上。回乡后切身感到乡土的温暖和文化的贫瘠,我无力改变什么,便在城中开了一间童书馆。我喜欢孩子,更喜欢热爱读书的孩子。他们爱读书,未来就大有希望!
遇见简书,应该是早晚的事。不早不晚,遇见了,便是缘分。
在这里,我可以自由地阅读和写字,与许许多多同样热爱文字的朋友们一起。简村无关名和利。
一个多月,写了20000多文字,二十余篇。这是过去些年忙于生计少有的成绩。以文会友,共同提高,是我在文学社时的口号,在这里,我也有同样的愿望。从心底流出的文字能和更多喜欢文字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偶尔得到几个真诚的评语几个赞,心里便十分满足。
学生时代,我最喜欢李白、陶潜、苏东坡,他们的文字豁达而洒脱,如一泓山水无垠流淌,发自生命之泉源。在文字世界里,他们是我永远的偶像。在简村,我也希望发现更多。
我读过许多许多的书,走过不同地方的桥,见过各式各样的人。在人潮熙攘的街头,我为口袋里装着简书感到自己是那幸运的一个。
回首在这里的三十几日,感谢每一位读到过我文字的可爱的简友,感谢伯乐“咕咕谷雨川”,感谢小岛局长、任真以及简叔等大咖的点赞助力!更要感谢“花田半亩”妹妹,她一口气读了我这里所有的文字,点赞并留言!这都给了我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春天般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