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看过《人类简史》的人都有一种看破红尘的冲动。所以为了更久地醉生梦死,我选择强行按耐住浓烈到爆的好奇心,不看!
不看归不看,但架不住总有人在你耳边叨叨。比如达歌,总喜欢在无聊至极的旅途中来一段听似荒诞不经的人类进化密码。
当享乐成为主流,人类已开始退化
达歌说:《人类简史》说了,人类走向毁灭的标志之一就是昼夜不分、男女不分。
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人们慢慢迷上了昼伏夜行的夜生活,颓废成为主流;自从小鲜肉进入人们的视野,男人越来越妖冶、描眉画风,女人越来越汉子、强势粗暴,变态成为风尚。
虽然听上去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我还是对这是否会导致人类走向毁灭持保留态度。直到前几天聊起武山的摩崖石刻大佛,我才有种后背发凉的感觉。
达歌问我:古人留下了像金字塔、莫高窟、摩崖大佛这样堪称经典的文化瑰宝,拥有高科技的我们这些现代人,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我竟无言以对!
飞船探月?嫦娥奔月比这神奇!同样,飞机大炮、摩天大楼、跨海隧道这样的创举一样远远赶不上先民们关于神话传说的智慧。或许,除了一个败家子的名头,我们真的留不下什么!
从更深层次上来思考这个问题,人类似乎真的在退化。科技越发展,人们就越来越依赖高科技,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本能。而每一项高科技的出现,都必是以解放人类自身为前提。
比如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已经聪明到了打败人类精英的地步。假如有一天阿尔法狗们占据了主导,越来越会享受的人类,还会干什么?
当生活更加便捷,人类正自掘坟墓
在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世界正变得与人无关。比如,正在火爆的无人超市,很高大上的科技应用,但似乎没有人关注,一个芯片取代了多少人的工作机会。
其实,从无人售票到无人售货,从无人驾驶到人工智能,所有便捷的科技生活,都是建立在更大多数基层劳动力无路可走的基础上的。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解放生产力吗?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社交的过程,当生活便捷到不用出门就能通过各种X宝、X团解决吃喝拉撒,不用起身就能通过手机一键打开电视电脑电什么什么的地步,人们逐渐成为流程操作的一个部分,失去了生活。
一个叫《张先生说》的公号里引述的一段《人类简史》的观点似乎能说明点问题:直立行走和脑容量的增大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妇女。
文章说,直立行走的步行方式让女性的臀部变窄,产道宽度受限,而婴儿的头部则越来越大。如果早点生产,妇女分娩死亡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于是,物竞天择,人类都成了早产儿。
因此,小马出生没多久就可以跑步;小猫出生几周就可以觅食;而只有人类,得啃老好多年才能学会这些。然而刚刚学了半拉生存技能的人们,自动选择了放弃。
放弃了的继续啃老,没放弃且还有工作机会的,正在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挖了更大的坑,让更多的技能工作者无路可走,形成了一个自掘坟墓的闭环和怪圈。
当道德成为儿戏,人类已毫无底线
其实在这样的时候提及道德这回事儿,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说不好,就会被缠上“女德讲师”的裹脚布,引来一身发了馊的腐败气息。
据说《人类简史》也推崇男尊女卑,甚至认为一夫一妻制和人类的生物本能背道而驰。但就这一句话,却为善于意淫的人们弄来了一块偌大的遮羞布。
比如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我的前半身》,凌玲心机深沉做小三,陈俊生抛妻弃子搞小三,坏吧?据说连出演凌玲的演员吴越都为此受了牵连,被人骂的狗血喷头。罗子君惨吧?却也兜兜转转睡了闺蜜的男人,做了小三。
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狗血剧情的确为女德讲师和自我主义者们提供了互喷的养分。单唯一算得上比较中性的看法是:人们都在用上半身生活,却总是试图放纵下半身的惯性。
《张先生说》借用《人类简史》的观点进行了注解: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显然还是更喜欢生活在远古公社,今天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其实都是几百万年前种下的DNA在作怪。
《人类简史》中的远古公社是这样的:一群人共同住在一起,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婚姻关系,人们可以同时和多个异性有性行为,孩子由部落里的所有成年男女共同抚养。
这不正是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状态吗?说到底和今天的动物没有区别。难道人们越来越推崇的无底线终极追求,居然是为了做一个可以自由淫乱的“畜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