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阅读手记

《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阅读手记

作者: 懒懒的小妖 | 来源:发表于2022-08-13 18:48 被阅读0次
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

        买这本书,是因为园里要做生活课程,想要更多地了解相关理论依据和前人的实践经验。当时不认识胡华,还不了解百草园,存粹因为书名中的“生活”。书买回来,翻看之后发现这是一本教育叙事,没有刻板的理论和通篇的大道理,记录的只是一个园长生活中的一些思考和理解,阅读起来比较轻松。随后,开始陆续听到百草园的故事,听到胡华园长的名字,再后来有幸听了她的分享和讲座,开始关注百草园的公众号。同为教育人,为她身上那种存粹的教育认知和情怀所折服,一个眼中处处有孩子,处处有老师的园长怎能不让人钦佩?园长眼里有孩子很正常,但能心疼老师的为数不多,能为老师发声,情真意切的园长更是难得。

      记性不好,每次考试用的都是最笨的方法去记忆,看书也是如此。索性就按自己喜好来吧,关键词,关键思考,简单记录即可。

    《培养孩子的“钝感力”》 

      “钝感力”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手机上刷到一档娱乐节目,应该是向往的生活中女嘉宾说起这个钝感力,然后有嘉宾不了解什么叫钝感力,然后大家就此展开交流。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还有这样的能力?这本书里也提到了钝感力。胡园长认为“钝感力”是指迟钝的力量,主要指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与能力,很像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她认为在未来生存中人们必须保持顽强的意志和隐含的智慧,“钝感力”是人民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我们应该培养和引导孩子的“钝感力”,让孩子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用从容大气的感觉对待他人。

      看到这篇文章时首先想到的是刚上岗时因为B哥在某个观点上的不一致而产生的争执,那是第一次看到F园语气中的不耐。一直以来,我们总觉得要培养敏捷、聪慧的孩子,可我们忘了,步入社会,很多时候为人处世“难得糊涂”“看破却不说破”才是尤为珍贵的品质。曾经,我坚定的认为这个世界不是黑即是白,后来才慢慢懂得,黑与白之间还有灰。一个人棱角过于尖锐,对人对事总是抱有太多的幻想,最终总是容易受伤。学会接纳人与人的不同,理解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想法不同,观点不同,

学会包容,学会换位,学会你可以有自己标准,但不能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遇事,从容、淡然,学着做个“糊涂人”是大智慧,没什么不好。

·《教师的个性 与专业化成长》

“今天的教师已经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从教授者转变为儿童发展的促进者,从教育活动的践行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从教学任务的完成者转变为教育生活的同构者,从技术的关注者转变为价值的思考者。" 从教19年,从懵懵懂懂上岗,到一知半解带班,再到刨根问底带孩子,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如果我们能看懂这段话,明白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有正确的儿童观,理解儿童视角,常思何为儿童本位,何为以人为本,那么我们将不再纠结于用什么样的教材,纠结于家长"老师什么都不教,孩子什么都不学“”时的不理解。作为园长,虽然知道引导老师们树立正确儿童观,课程观非常重要,但是想要打破常规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面对质疑那是最基础的。还是那句话,相信相信的力量。如果你很坚定地相信那是对的,那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非议和质疑都请坚持!

·《12月的工作计划》

家长们看得到的,我们要做好;家长们看不到的,我们要做的更好!

一个追求教育本真的园长!教育人最珍贵的品质----真!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这话听着莫名的心酸,所有的成长背后我们为之付出的或许回过头再看那才是弥足珍贵的东西。

·《学会做一个有弹性的人》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一生都快乐生活,而不是实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关键词:快乐生活。

我们也谈学前教育是奠基教育,目的是培养会生活的孩子。“快乐”二字强调的是生活的质量,一个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往往会被忽略。而一个能够看到一个人本质需要的的园长实在令人钦佩。同时也看到了我们的差距,通俗点讲,我们活得太糙!

                                                                                                      2022年8月13日傍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阅读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vq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