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百术不如一诚》这本书,这本书主要是介绍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其中有一章,作者抛出了一个话题:如何培养一颗感受幸福的心?
书中介绍了稻盛提出的三个途径:从勤奋工作中培育;在由衷的感谢中培育;在虚心反省中培育。
稻盛认为勤奋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能塑造高尚的人格,能获得幸福的人生。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心流是当我们沉浸在某件事情中时,时间和空间消失,投入忘我的境界。心流产生是,人会有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正好契合了稻盛提倡的勤奋工作,从工作中获得幸福和成就。
全部身心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显然容易出成绩。比如,我们期末考试之前要突击复习,考前的那一段时间效率最高,似乎知识在大脑中自动整合,那就是心流带来的神奇力量,让我们忘记时间是流逝,感受幸福、充实。
幸福从感谢中培育,感恩可以扩充自己的格局空间,体会到生活中的小确幸,消融小摩擦。经常在文章上看到有媳妇抱怨婆婆的内容,文章下面还有很多人支持。作为一个过来人,当然能体会做媳妇的不容易。但我们同时也为人子女,将心比心,自己的父母被如此指责,将如何自处。“感恩”可以让我们看事物更全面,更立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和我们有交集的人都是来成就我们的,那些正向的、负向的都是为了让我们走到今天而设立的,要感谢他们为我们的成长做出的贡献。
幸福从反省中培育,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生活中少不了磕磕碰碰,有一些人会伤害到我们的感情,我们也会口不择言触犯他人。这些负面事件会在大脑中储存,形成情绪带给我们痛苦。这时候便去反思这件事,把这件事的过程写下来,并具体分析对方和自己当时的想法,能够发现很多我们平时忽略的细节和潜在的错误认知。当我们发现这些新大陆的时候,内心会充满力量和勇气,我们会有幸福感。
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去培养。正如大自然的美丽,春天烂漫的花海,秋天漫天的红叶、冬天白色天国、夏天花好月圆,你看和不看,它们都在那里有悠然自得,有的人能从中汲取能量,有的人却视若无睹,他们眼中没有当下,没有风景,只有过去和未来。
幸福就在当下,但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你感受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