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门票(短篇小说)

门票(短篇小说)

作者: linsu林肃 | 来源:发表于2018-02-09 07:00 被阅读0次
维也纳金色大厅外部

        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空气里都飘逸着音乐的芬芳。缓缓地流淌的多瑙河,从城市中间穿过,就像一个多声部的乐队,日夜演奏着动听的乐章。这里的人们,都生活在音乐的旋律之中,音乐似乎已经深入到了骨髓。

        地铁站、街头角、商场外,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朝拜音乐之都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民族的乐器,演奏着自己民族风格的音乐。在街上,随便拉个路人,都能聊聊莫扎特、贝多芬、斯特劳斯,哼几支小夜曲、咏叹调。不管在什么场所,只要一听到圆舞曲的旋律,就会有人不由自主地翩翩起舞。

        维也纳市中心是古老的斯蒂芬大教堂,周围步行街的路面,铺满了饱经岁月风蚀的石头,举目望去,都是古代宫廷的穿着打扮、头戴着莫扎特式卷曲金发的人们,他们不断地弯下腰,把手放在胸前,向过往游客施以宫廷礼仪,兜售着他们手上的门票,那是各个剧场、歌剧院、音乐厅正在上演的古典歌剧和音乐。夜夜笙歌,处处歌舞,音乐妙漫动听,正是维也纳有别于世界其它城市的最明显特征。

        维也纳所散发出来的音乐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你可以用典雅、浪漫、柔情等来形容她,但是远远不够。维也纳本就是一个活着的音乐肌体,而许许多多的音乐大师和许许多多的音乐团体,就是这个音乐肌体上的器官和细胞。这里有许多名闻世界的专业音乐团体,首屈一指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号称世界第一乐团,其演奏犹如天籁之音,每年在金色大厅奏响的新年音乐会,被许多国家电视直播,十几亿人即时观看。维也纳还活跃着许多业余的音乐团体,千万不要小觑这些业余乐团的水平,如果搁到其他国家,或许就是国家级水准。

        生活在奥地利的华人华侨中,自然也是藏龙卧虎,不乏音乐高手。半年前成立的维也纳华人业余爱乐乐团,成员有原来毕业于国内高等音乐院校,有来自国内专业艺术团体,他(她)们有的是到维也纳留学或进修后留下,也有的是为了追求艺术的自由,奔赴到这个艺术之都。他(她)们之中,有不少获得过各种奖项,但在维也纳这样一个音乐人才济济的地方,他们就像被黄沙覆盖的黄金,无法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维也纳专业艺术团体门槛极高,谋份差事并非易事,许多人为了生计只好改行,有在中文学校当老师,也有开授气功太极班,也有人担任家庭音乐教师,混得惨一点的就在中餐馆打工,都只为等待出头的机会。他(她)们就像游离的分子,在音乐的大海漂浮着,时刻希望有一个可以附着的地方。

        半年前,经过热心人的筹备,维也纳华人业余乐团终于成立了。

        虽然,业余乐团属于公益性质,不发工资,但毕竟有了一个切磋交流的平台,有了施展才华的地方,音乐家们像是失散多年的流浪汉终于找到了家。乐团虽然业余,但是成员却大多是专业的,基本功本扎实,加之平时也常有些小圈子,自弹自奏,自娱自乐,因此业务并没有荒废,经过半年时间的练习,都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演奏水准。虽是业余乐团,其整体水平绝不亚于国内的任何一个省级专业音乐团体。业余乐团曾举行过几次内部彩排演奏,但一直没有对外公开。因此有人提出,要把首次公演放在著名的金色大厅,一鸣惊人,震惊世界。

        金色大厅虽属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不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那样气派,但由于每年上演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被世界所熟悉,被顶礼膜拜。特别是对于中国那些热衷于出名的人,似乎一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就相当于拿到了通往神圣的音乐殿堂的门票。而金色大厅作为音乐之友协会的场所,也需要经费养活自己,也需要经费修缮刷新,更需要为全世界热爱音乐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音乐才华的舞台。因此,金色大厅不拒绝任何一个朝拜者,只要愿意进贡。

        于是富裕起来了的中国人,其身上所蕴藏的音乐才能,在金色大厅这个舞台上迸发了出来。一时间,各式各样,大大小小,专业的业余的,个人的团体的,都把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当作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音乐才华和细胞的机会。似乎只要一站上金色大厅的舞台,就会沾上了音乐的仙气,丑小鸭立马就变成了天鹅。于是,形形色色的所谓音乐人才和音乐团体,甚至小区退休大妈的广场舞,也有机会进入了金色大厅,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中国人中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音乐浪潮。当然,这种水平演出的门票,即使送人,也很少有人来观看,因此大多数的演出,观众寥寥。于是,金色大厅里也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下子从中国来了几十个所谓的音乐团体,一千多人让金色大厅座无虚席,上台是演员下台是观众,轮流上台,轮流鼓掌,互相颁奖,皆大欢喜,金色大厅几乎沦落为卡拉OK,自娱自乐。至于几万欧元的场租费用,就当是到欧洲旅游一趟,人家花钱买名牌奢侈品,而所谓有音乐才华的人则是花钱展示才艺的机会,还有什么比过一把音乐家的瘾,让那彩色的大照片凝固那精彩的一刻,把金色大厅永远铭刻在记忆深处,更值得的呀?

        来金色大厅朝拜的人们,不管鱼目混珠,还是良莠不分,但是都无损金色大厅的金光闪亮,人们在她的面前,只能匍匐,只能膜拜。当然为了维护音乐殿堂的神圣地位,金色大厅每年都要邀请世界顶尖的乐团,向世人宣告他们才是金色大厅的主角,这些高质量的热门的演出门票,都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预定,经常是一票难求。

        但是,成立才半年毫无名气的维也纳华人业余乐团,是不会受到金色大厅邀请的,他们只能像广场舞大妈一样,要付出几万欧元的场租费,才能登上这个神圣的音乐殿堂,这难倒了窘迫潦倒的音乐家。正当业余乐团积极地筹措资金,为迈进音乐神圣殿堂努力时,却迎来了一场风波的考验,业余乐团里顿时人心烦乱,暗流涌动,面临着存亡的考验。

   

        事情的缘起是,金色大厅将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上演一场代表中国顶尖水平的音乐会,演奏者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爱乐乐团。虽然世界上有十大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皇家管弦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捷克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但是这些乐团都是西方的,没有一家是东方的。因此,国际音乐界是多么的希望,世界的东方,也有一支能够跻身国际一流水准的乐团。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爱乐乐团异军突起,世界瞩目,因此中国爱乐乐团在中国最喜庆的春节期间,在金色大厅里接受国际音乐界的检阅,这是多么的令人期待。如果能够在世界音乐之都的音乐殿堂里,观看来自祖国顶尖乐团的演出,意义更加非同一般,每人都想一睹为快,饱享这一音乐盛宴。

        可是不幸的是,这场演出的门票,早在大半年前就售罄了,那时业余乐团还没有成立,无人办理订票事宜。由于中国爱乐乐团还将去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巡回演出,在维也纳只演出一场。这场唯一的演出,不但受到音乐界关注,也引起其他各界的关注,据说奥地利总统、总理等政要,也将出席这场代表中国最高水准的演奏,人们正翘首以待中国春节的到来,更是盼望中国国家级的乐团到来。对于业余乐团的人们来说,如果错失这次观摩欣赏的机会,岂不是极大遗憾?

        幸好,业余乐团里三教九流,人才济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距离开演的三天前,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最后居然以业余乐团的名义,获得五十四张赠票,虽然是没有座位的站票,但是能够挤进去观看,这是上帝给予的幸运,全团上下欢呼声一片。

        此刻,门票就装在团长的口袋里,团长正在为如何分配这五十四张门票,愁眉苦脸,坐立不安。

        业余乐团一百零八人,其中乐队五十人,合唱队三十人,舞蹈队(含旗袍秀)十人,其余十八人属于灯光、舞美、服装、道具以及财务、行政、后勤打杂。平均下来,刚好两人一张门票。如果其中一个人能拿到门票,就意味着另外一个人失去门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幸运的那一半,于是每人都在使劲争取。

        现在,团里人一见面,首先就是打听谁能够拿到门票。有人说,自己与团长关系铁,肯定能拿到门票;有人说,自己是骨干,肯定能够作为观摩代表。也有人担心,自己与团长关系一般,业务水平也不是最拔尖,如果这次拿不到门票,就说明自己是多余的,准备立马就退出业余乐团。每个人都有自尊,每个人都不愿意被挤出去,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一种从未有过的情绪,在团里蔓延开来,一张门票,触动了所有人敏感的神经。

金色大厅内景

        团长七十来岁,本来就没有头发又油光发亮的脑门,这几天平白无故地出现了一些皱纹。团长是个理学博士,其专业是计算机技术,退休前在维也纳一所大学任教,由于德语好热心肠,落魄的音乐家们遇到困难时,多有求助于他,因此业余乐团成立时,就被推选为团长。尽管音乐家们都自视清高,互不买账,但是对不具备深厚音乐知识的团长,却都充满了尊敬。团长是个老好人,不愿意满足一半人得罪另一半人,总想一碗水端平。关于门票的事,他的态度是:门票给谁,由大家决定,他目前只是暂时保管。团长最大的长处就是,遇有棘手的事,就超脱世外,无为而治,因此无人与他作对。

        团长不急,但是团长助理却十分着急。团长助理四十来岁,徐娘半老,风韵尚存,据说嫁了好几次,不知什么原因,每段婚姻都有始无终。团长助理喜欢唱歌,这是她认为能够进入业余乐团的资本。但是听过她演唱的人说,那水平只够进卡拉OK厅,距离专业水准,大约是小学生与大学生的距离。徐娘半老嘴巴特甜,说愿意付出所有的时间精力,来为大家服务,包括洗烫衣服。为了争得团长助理职务,她使出了所有的路数,被人形容为像一只妖艳的蝴蝶,在每朵花上面都要停留一下。本来,还有一位男士也在竞争团长助理,他颇有雄心壮志地提出建议,说要建一栋华人音乐大厦,将来作为业余乐团的常驻团址,他拍着胸脯要把这件事落实下来。但是,大家不太相信,连金色大厅的演出场租费都无法解决,谈何建设音乐大厦,简直天方夜谭,夸夸其谈,而且将来是什么时间,难道等到我们都不在了的那一天吗?还是现实一点,享受半老徐娘的服务吧。慢慢的,大家也弄清楚了半老徐娘的真实动机,原来中国正在掀起艺术热明星热,为了开发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家长们不惜一掷万金,把孩子送到音乐之都留学。因此,半老徐娘准备办一所音乐学校,专门招收来自中国的学生,如果与团里的音乐家混熟了,就可以邀请音乐家们到她的音乐学校任教。还有什么能比团长助理更加方便?眼下,团长助理比任何人都着急,如果业余乐团散了,她的音乐学校将来到哪里找老师?无论如何,她也不能让业余乐团出事情,为此她就像当初竞争团长助理一样,使出浑身解数。

        门票,门票,门票,牵动了每个人的神经。有人提出用最原始的方法:抓阄。抓阄表面上公平,实际上一点也不公平,因为有些人音乐水平并不高,是凭关系加入业余乐团的,混个艺术家的名声。抓阄遭到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对。团长也觉得抓阄不妥,万一门票落到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手里,就会挫伤真正有才华的人的积极性。也有人提出,乐队人数最多,也是团里的支撑,应该把门票让给乐队,由乐队代表乐团观摩。但是,歌唱队、舞蹈队以及灯光、舞美、服装、道具马上反对,一个篱笆三个桩,没有其他人的配合,光是乐队能行吗?

        全团上下,人人都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提出方案,献计献策,莫衷一是。乐团是个小社会,凡是社会就有圈子,因此有同乡圈、同学圈、亲戚圈、朋友圈等等,而且圈里有圈圈外还有圈,各种圈圈各种关系各种利益都交织在了一起,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一张门票。现在大家都没有心思练习了,谁都看不到业余乐团的未来。

        离演出时间,只有两天时间了,经过大家反反复复的商议,认为还是根据乐队、歌唱队、舞蹈队、行政后勤组的人头比例,两个人一张门票,由各队自行协商确定。这样即使有人不满,或者退出乐团,但是每个队都会留下部分骨干。只要乐团的主要骨干还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以重新招兵买马,乐团不会散。

        每个队又照瓢画葫芦,把分票的权力放到了队里的各个组。乐队里面,有小提琴组、大中提琴组、管乐组、锣鼓组等。且说小提琴组,有九把小提琴,分到四张半门票。第一小提琴手被称为头把手,其他人根据位置被称为: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老五老六老七,还有丘八幺九。头把手的水平大家公认,得到一张门票,大家均无意见。剩余三张半门票,老五老六老七是三位女性,分到一张半。剩下的两张,由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丘八幺九五个男人来分。

        先说丘八,他是头把手的小舅子,能把小提琴拉响,但是离专业水准还有距离,丘八自己心知肚明,平时夹紧尾巴做人。头把手既然已经分配到一张门票,因此丘八没有门票也无意见。于是竞争就在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幺九之间进行,他们四人的演奏水平差不多,但是互相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复杂:张三与李四是校友,李四与王二麻子是同乡,王二麻子刚到维也纳时与张三又在同一个中餐馆打工,受过张三的照顾,私人情谊不错,而幺九人缘特好,谁都喜欢,与大家的关系都不错。门票给谁都有理由,但好像又都不太合适。

        光是他们五人已经很难办,可是偏偏还关系到团里的大局。团里南方人多,北方人少,北方人为了不吃亏,就抱成了团,号称北方帮。南方人虽然没有结成帮派,但是遇到重大事情,南方派自然而然地会站到一起。可是北方帮在小提琴组却占有优势,头把手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属于北方帮。除去头把手已经得到门票,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与丘八幺九,形成了三比二的优势,因此这两张票,北方帮志在必得。如果这样,南方人在小提琴组岂不是全军覆没?因此,团里所有的南方人,都在声援丘八幺九,死活都不能同意把两张门票,再给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男性这边暂且按下不说,再说老五老六老七这三位女性,也是闹得不亦乐乎。老五比较有心计,就联合老七,想着法子把老六挤出去,剩下两个人,还有一张半的门票,自己拿一张,那半张就给老七,让她与别人争去。老七也不是善茬,即使这半张门票加上另外半张,自己也只有50%的概率,风险太大。于是又联合老六,把老五想得到的那张门票争过来。老六也乐享其成,即使老七拿走一张,自己不是还有半张门票也就是50%的机会吗?就这样,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其他各队各组的情况,基本上与小提琴组差不多,大家都撕开了脸皮,我得不到门票,你也别想得到,谁也别想独领风骚。门票此刻变成了一个魔鬼,搅得大家心里都不痛快,成立半年的乐团摇摇欲坠,顷刻之间就会倒塌。

   

        门票就像一个魔鬼,把业余乐团搅得人人不得安生。不知是谁,情急之下提出一个方案:干脆一把火把这五十四张门票全部烧了,把这个魔鬼赶出乐团。大家回过头来一想,才发现一切矛盾的根源,都来自于这五十四张门票,只有把根源消灭了,乐团才能恢复平静,大家才能和平共处。大家一下茅塞顿开,纷纷议论,多看一场演出少看一场演出有什么?只要精诚团结,我们的演奏水准,也是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

        于是,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在一百零八双眼睛的注视下,团长举行了一个祭拜似的仪式,把五十四张门票像烧纸钱一样,付之一炬,说是浴火重生,从此让业余乐团得到新生。大家顿时鼓起掌来,都像心头放下了一块石头,都有说不出来的轻松。这时,不知谁奏起了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大家便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

        一曲舞罢,又有人提出,我们乐团代表了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中国人最高演艺水准,因此应将维也纳华人业余乐团,改名为维也纳中国爱乐乐团。马上有人赞同,并找出理论根据说,北京有个中央美术学院,出过徐悲鸿、李苦禅、吴作人等大师; 而杭州有个中国美术学院,也出过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等大师,一字之差,谁高谁低,还不一定呢。而且世界上,有很多名称为爱乐乐团的。大家一听无不道理,一致赞同改名。也有人担心,说使用爱乐这个称呼,会否侵权?团长就说,过两天就找个律师咨询一下。

        门票的风波,终于尘埃落定了,而且顺便还把乐团的名称改为一个高大尚的,于是乐团又恢复了从前的那种精诚团结的气氛,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

        门票风波平息的当天,也就是中国爱爱乐团准备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前一天,改名后的维也纳中国爱爱乐团,得到一个确切消息:由于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突降百年难遇的大雪,积雪厚达一米多深,且能见度很差,机场关闭,飞机无法起飞。中国爱乐乐团只能坐高铁到上海,然后从上海转乘其他航空公司班机,到达欧洲其它国家,再从其它国家转机到维也纳,抵达时间已经过了原定的演出时间。而且由于需要倒时差,因此演出要推迟到三天之后,原定的演出面临取消。此时,最着急的是金色大厅,因为得到消息太晚,已经无法将消息及时通知给观众。而且有的观众还来自欧洲其他国家,他们都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总不能让观众空跑一趟,失望而归。

        这时,维也纳中国爱乐乐团里,马上有人灵机一动,提出建议,何不就利用这个机会,代替中国爱乐乐团登上金色大厅舞台呢,既救场又省下了场租费,岂不两全其美?于是,团长与金色大厅一番沟通,金色大厅做出决定,为维护金色大厅的声誉,为观众免费上演一场; 同时还决定,三天后的中国爱乐乐团正式上演时,金色大厅邀请维也纳中国爱乐乐团全体到场观看,以作为回报。

        维也纳中国爱乐乐团在中国春节期间,终于登上了朝思暮想的金色大厅的舞台,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呵。

        那天晚上的演出,非常轰动。维也纳中国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们,仿佛就是来自北京的中国爱乐乐团的化身,完全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仿佛是浴火重生的凤凰,脱胎换骨,灵魂升华,那场演出堪称天籁之音,完美无瑕。这是有史以来长着东方面孔的人,在金色大厅演奏水准最高的一场演出。

        为了不使观众失望,金色大厅经理在演出结束后,才登上舞台告诉大家,一把琴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演奏。我们刚才听到的还只是居住在维也纳的中国人的一个业余乐团,已经喜出望外了,而从北京来的专业乐团三天后才正式演出。场内先是一阵惊愕、沉默,瞬间突然又爆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浸在音乐里长大的奥地利人,纷纷发出内心的赞叹,没想到在维也纳还居住着如此多的中国音乐人才,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三天后的演出将会更加精彩。不过后来也有人评价,两场演出不分伯仲,甚至还有的认为,生活在维也纳的,似乎更懂得西方人的欣赏习惯。忘了交代一下,其实这个功劳要记在指挥身上,因为他是担任四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里卡尔多•穆帝大师的嫡传弟子,名叫阿诺•斯瓦辛格,与那位出生在奥地利的好莱坞著名演员同名。

        从此,维也纳中国爱乐乐团名声大噪,其名称就这样确定下来了,现在经常接到世界各地的演出邀请,也常常是一票难求。

维也纳金色大厅内部

   

 

相关文章

  • 门票(短篇小说)

    一 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空气里都飘逸着音乐的芬芳。缓缓地流淌的多瑙河,从城市中间穿过,就像一个多声部的乐...

  • 小词大用 第十四期 big-ticket

    如今,门票似乎随处可见。旅游景点有门票,看演唱会需要门票,到现场看球赛也需要门票。“门票”在英文中就是“ticke...

  • 门票

    三张环球影城快四通行票:1494

  • 门票

    -1- 一扇门开着,门外驻足着黑压压的人群,个个都揣着各自的想法,大家都抱足希望:获得一张进入的门票。 这张门票的...

  • 门票

    如果说 人生是一个舞台 每个人都要 做一场演出 对于有些人 我们只是场外观众 鼓不鼓掌 他的人生都一样精彩

  • 门票

    姜氏姐弟约我明日去金刚台出游,于是想到了门票。想到了门票,也就想到了旅游当局的非人性化管理。 2015年暑假...

  • 门票

    庞氏骗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是发现了社会系统的运行本质,后来者为前者付费,使人们尝试脱离血缘关系,凝聚众人的财力物...

  • 门票

    蚬、河虾和黄鱼被誉为石板沙的三宝,虽然很多人都说在石板沙附近的餐厅吃比进石板沙吃便宜很多,但在号称“正宗黄沙蚬”美...

  • 门票

    你有一张门票,通往人生的道路。蓝建民。

  • 门票

    你有一张门票,通往人生的道路。蓝建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门票(短篇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zx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