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学会写反思笔记的孩子终将脱颖而出。如何写反思笔记呢?注意以下几点。
每当老师教完一个单元,就可以在反思本上写下这个单元的知识大纲,然后再在大纲里记下这个单元的重点。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标注上‘参看教科书多少页’。所以到了考前复习阶段,不少同学总是翻看很厚的教科书,但你却不用,你就看自己总结的知识大纲,既省事又有效率。
一要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归纳过程中,知识结构图是由每一个单个的知识点组成的,每个知识点都是课标要求的必须掌握的。所以,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打好基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好“点”。但仅仅学好“点”是不够的,现在中高考越来越向考查综合能力、发散能力方向发展,所以,在掌握好“点”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网络图,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缕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好“面”的学习。
二要建立小题库(教材例题、老师讲述精题、有价值的习题和考试错题、压轴题、弱点题):总结解题思路、规律,重点解决基础题和中档题。
归纳整理知识体系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简洁明了。辩证法告诉我们,都是重点就是没有重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抓主要矛盾。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突出重点,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在遇到题目的时候迅速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提取,迅速地对题目作出判断。如果没有知识体系,脑袋里变一团浆糊,答题的时候很容易漏掉很多重要的关键点或者关键步骤。
2、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自己归纳出来的知识体系才是自己的。请牢记,这一步一定要自己动手,只有自己总结、整理过的,才是对思维的锻炼、记忆的深化、思路的清晰过程。这和你直接去背现成的、总结好的资料是完全不同的效果。最初(不会总结的时候),可以参考教辅材料,学习人家是怎么总结的,是怎么梳理知识结构的。然后自己来,凭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自己总结,再和教辅材料做对比,看看自己总结的好在哪儿,差在哪儿,时间长了就练出来了。
反思,就是不断地回头看,学习中踩过的每一个坑,然后千方百计把它填好,才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网,没有漏洞的知识网。在反思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高频
反思的频率,决定了知识掌握的速度。反思是随时随地的、实时更新的、不断完善的,每学完一个单元或者一个阶段都要反思。
第二,深度
反思的深度,决定了知识掌握的深度。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先背熟,再应用、再总结、再思考,而不是为了总结去总结,为了反思而反思。反思,是必须动脑筋思考的一种行为、动作。不走心的反思,不认真查找问题的反思,就别浪费时间了。
第三,持续
反思的坚持,决定了学习成绩的上限。中小学12年的学习是一场中长跑比赛,比的是耐心,比的是持久;比的是谁先累得趴下,比的是谁能坚持到最后;比的是强基础、是少失误。所以,坚持下去,终得圆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