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有关深度阅读的理念再次被人们唤起,正如当今被反复提及的“工匠精神”一般,深度阅读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快时代下容易缺失的品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即是互联网时代对深度阅读的冲击,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涌入互联网,搜索引擎也在快速发展,获取知识的门槛降低,这与在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需求同样契合,因此难免让人对深度阅读产生有心无力之感。然而事实上对一些深度知识的传播,互联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一些学术性论文或期刊,互联网可提供的范围广,速度快,时效性也较强。因此将深度阅读的减少全数归咎于互联网时代也未免有失公允。
真正影响深度阅读的因素,也许要追溯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上。近年,像是“提议初高中弱化数学教学”、“读书究竟有什么用”这类观念持续涌现,即使受到许多教育界人士的抨击,也不见有弱化的趋势。这带着功利心的社会风气,让深度阅读很容易被归入“无用”的阵营。而这样的理念其本质也并不是如今的“快时代”才产生的。即使向前推进几个时代,也同样有“读书无用,不如回家种地”的观念,并且占据主流。所以,从当时对待生存的功利意识到现在对未来发展的寄托,只是一个发展过渡的过程,因为如今的年轻人对未来产生的焦虑也并不比当时有所减轻。回想自小我们被教育为了什么读书?为了自己的未来的大学,或是以后捉摸不透的职业前景。这一些未来不可预知的目标,成为我们读书的精神支撑,而当人到中年,一切似乎已尘埃落定,读书就不再具有这样的精神意义,同时,在一些娱乐因素的冲击下,连读书唯一那打发时间的意义也被轻而易举地取代,深度阅读则更成为奢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社会的焦虑心态有增无减的时候,强调深度阅读终归无法取得好的效果,也希望不要将深度阅读作为“品质缺乏”这种压力再次施加给社会上的每个人。既然深度阅读的性质本身就是水到渠成的长期效应,那么,这种品质的养成同样也需要时间的长期积淀。只希望,我们能逐渐放缓心态,减轻自身对未来的焦虑情绪,慢慢去挖掘知识本身的意义,同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有一天,我们也能这样回答自己或是回答自己的孩子,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因为知识需要你的传承。
深度阅读与社会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