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蛙叫夏至到,
香荔妃子笑人间。
人间美好善养生,
养生时值重健脾。
20220621夏至到,意味着日长夜短,炎热酷暑难奈的漫漫长夏,没得商量地正朝我们扑面而来,我们唯有“顺应自然,合于时值”,适时调整人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其能够正常健康运转,倘若背道而驰,必然诱发疾病,严重者乃至死亡。
自然界万物生发、滋长、收敛、闭藏都有其特有的规律,那就是必须适应四季的“阴阳变化”。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起点与终点,是生死的根本。
中医道家主张“天人合一”是养生之根本。然而,我们人类不同于其他万物之处:在于生活过程中必然有七情变化,所谓“七情”即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人为了生存经常会有违于自然规律,长期以往必然导致脏腑功能时而偏盛,时而偏衰。
终上所述可见:调整阴阳和脏腑功能,使其适应季节变化,是为了有效地预防疾病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夏至伊始,紧随而来的时值便是“小暑”“大暑”的长夏季节。中医认为:长夏养生侧重于“脾”脏,五行属土。脾脏的特点是“喜燥恶湿”,可长夏偏偏又是湿热多雨的季节。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所谓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湿气通于脾”,所以长夏是脾脏保健和养治的重要时期。
我们人类生存,需要依靠脾胃对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吸收。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是“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与否,是保证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方面之一。
长夏季节,脾易被湿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脾脏喜燥而厌恶湿,一旦受湿气伤扰,则会导致脾气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最为常见的是儿童和老年人会反复感冒、咳嗽。
另外,若因脾升清降浊功能减弱,人便会出现乏力、消瘦、大便不调、烦躁等症,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与湿热内侵、脾胃功能呆滞、消化吸收不足有关。
为此,长夏养生要以健脾护脾为主,这就印证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机理。
药食同源是养生良方,适合长夏祛湿健脾的常见食物有:薏米仁、茯苓、赤小豆、扁豆、马齿苋、荔枝、龙眼、玉米、冬瓜、鲫鱼、山药等。
长夏食疗:茯苓薏米粥、薏米仁赤小豆粥、荷叶饭、冬瓜海带薏米汤、鲫鱼汤等。
慬记:生冷食物不易多吃。
【注明】此文仅代表个人见解。
【5班】辰鑫chenx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