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开始向内审视自己,我的敏感自卑喜怒无常,我的邋遢拖延时间观念,我的不能专注不能投入不能自律,我的暴饮暴食不爱护身体到底来自何处?这几年不断的看心理学的书籍,我大概懂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基本就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也是形成这些这些行为的最初的原因。孩子长大后靠觉知和悟性可以慢慢修复,疗愈,但是消耗的精力太多,所以,温馨的原生家庭,恩爱的有边界感的父母,宽松的养育环境、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源泉和助力。
我的孩子已经8岁了,回首过去的8年,我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对孩子有伤害的事情,比如情绪化比较严重,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把孩子当过出气筒;比如自作聪明的帮孩子做她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放手让孩子尝试;比如过度的担心孩子的安全,孩子尝试玩耍的时候总是在旁边叨叨小心小心,虽然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但是我的控制欲,无边界已经伤害到了孩子。
认识和觉知,就是改变的开始。我现在时刻注意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滥用权力和控制力,尤其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孩子写作业磨蹭,延误,各种借口各种推迟,我原来的做法是陪孩子一起写,不会的马上在旁边告诉答案,孩子玩橡皮抠手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要专注,参加了尹建莉老师家长训练营,才知道的做法已经侵犯的孩子的权利,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写作的事跟妈妈有关,只有妈妈的陪伴监督和知道,才能完成作业。参加训练营以后,孩子的作业尽量做到不过问,除非孩子发出求助,让孩子真的认为作业是她自己的事情。
我们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是把她培养成乐观,独立,有解决事情能力的人,而不能目光短浅的只想着学习学习,手把手的控制孩子学习可能短期内会有一些效果,但是长期看,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什么好处。把孩子当成成年人尊重,而是不把她当成我的生命的延续,不投射过多焦虑,无条件的接纳,信任,抱持才会培养出乐观,自信,自控力强的人。我现在最重要的修行是,学做一个闭嘴的妈妈,自己多阅读,多成长,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