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读书
谁能解开模棱两可的普适规则《复杂》

谁能解开模棱两可的普适规则《复杂》

作者: 4ca0fc422952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21:17 被阅读64次
    谁能解开模棱两可的普适规则《复杂》

    那个,好像也是某一本第一推动系列的书里提到过,某个现存科学界极为好奇又痛苦的问题是。

    当我们试图用公式和定理去解构从微观到常规尺寸再到宏观的一切的一切的时候,并因为其中每一格阶梯的突破而沾沾自喜,却唯独对它无能为力。

    是的,当量子尺度下粒子的恣意妄为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精彩纷呈,当无序与有序之间微妙的在不同的维度上彼此作用,当新的或旧的公式从一个节点出发可以任意的推演顺行与逆行的一切,却唯独对它无能为力。

    无法预测或者回溯,也无法用公式和理论来推演。

    那就是微观粒子因为某种莫名其妙的巧合,而凑堆到一起变成更大(当然对于日常尺度来说还是小到不行)的组织,并在神秘的力量驱使下再次重复从小到大的聚拢最终催生了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组织——甚至未见得是那种渺小到只有单细胞的草履虫,也一样具备某种主观或被动的活跃模式,以证明它是活着的。

    不少的段落都试图用自然界的低能个体所催生出的高能组织架构,来类比生命领域粒子与细胞与组织之间环环相扣的促生关系,但是它看起来只能解释人多力量大的协作和联动,却不能解释意识的发生到底以哪个节点为起始。


    简单粗暴的来说,这个问题和神学里的文明起初极为相似,那就是到底是谁开启了混沌,并且在启蒙之初为文明的自我修炼上了发条。科学家们在不同的分支上,都企图用自己的专业理论,来谋求一个既说得通又能够论证且可以模拟并能够被观察到的答案。很可惜,如果说所谓的灵气慧根可以通过实验室黑板的作用被设计出来,岂不是会令宗教及地外文明决定论的那些妄人大为欣喜——因为这个妥妥的证明了所谓“上帝”的存在。

    然而人类社会之所以在挣扎的进步,大约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带着找不到理想答案的觉悟,以终身之力去窥探未知的世界,并试图从中寻找到已知世界中可控的节点,并以此改变世界的动向——或许他们永远都做不到,但是却未见得他们留下来的东西不会对后人产生有趣的影响而辐射整个历史。譬如图灵在纸端描绘自运转程序模型的时候,一定无法预料到遍布世界各地的码农是怎样运用字符串来维系人生百态的运转。

    只不过一切伟大的真理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大逆不道,然而大逆不道的却未见得会成为撼动星球命运的真知灼见。这让我们在围观各式各样玄妙的说辞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以平复且再次平复的心情去面对。诚如梅拉尼·米歇尔在她的书中所说的那样,唯有经过时间的论证,才能让对的理论收集到足够强大的证据来证明它的卓越——而在此之前,我们都应该以审慎的态度去摸索,或围观摸索,因为在现有的技术限制下,人是没有办法想象技术限制突破之后的世界的。


    其实,即便通读了整本《复杂》,我依旧未能捕捉到它所想描绘出来的科学界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或许是希望会有一个新的牛顿,如同发明微积分一样的发明一套新的工具,能够推演出个体到群体之间神奇的能动性,也或许祈祷会有一个类似热力学原理的体系,以不同论点的相辅相成来构建一个可靠的理论框架。但是诚如三体人在浩渺宇宙里的长途迁徙一样,技术爆炸或许会幸运的忽然发生,也可能会因为低等的事故而摧毁一整个世界。

    但是这大段晦涩难懂的推理、阐述以及逼死脑细胞的图形和完全看不懂的数学公式累积到一起的时候,居然还是让人心生感动的。如果以哲学的方式来解读所谓蝴蝶效应模式的以小见大的智慧命题,不过需要一个打动人的故事。那么在科学的领域想要完整的描述一段起因经过结果,则必须依赖于严苛精密的实验和运算。

    于是行军蚁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动物世界里让人大为惊叹的微观社会,更重要的是它用某种神奇的方式映射着遗传学领域中单个基因与对应蛋白质的小魔仙本能之间的互动。而生物微观界各式各样的“搞基”图谱,又可以用好玩的方式来指引出普通尺度下人与人联结到联合国的际遇关系,甚至得出有趣的心理学悖论。跨领域的理论交汇并没有停止在这里,因为二进制代码与读入写出结果之间的联动也同样是基于类似的网络机能一点点铺陈开来,每一个你看起来都不那么显眼的动作,都可能成为推着结果往悖论或真理行进的关键节点。


    真的很复杂!注意,复杂的并非是庞大群里在集结之后,因为奇怪的信息互动而形成的生动机制。复杂的是为什么在一开始的适合,个体就已经完成了微妙的赋值,让他们可以通过能力以及资源的交互共享,以推动一个庞大到超过个体想象复合机制的推进。举一个简单的栗子,当淋巴细胞发现有病原入侵的时候,它会通过某种天生的能力去判断,多少量的情况下自己不用理会,怎样的情况下要跟奇怪的病原交换一下基因信息,怎样的情况下保证自体完成分裂之后的子细胞不会产生错误的攻击。而这所有的一切彼此关联的行为,不过是单个信息单元做出“孤立”判断之后得出的本能串联在一起之后的神奇能力。可是这是怎么穿起来的呢?在“信息”这个有趣的名词产生之后,所有的互动都被认为是信息的交换——是的,信息决定了A/B岔口的不同选择会有怎样的结果——中国人会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候的极微小偏差会在结果的图像上产生让人瞠目结舌的巨大不同。

    好吧,似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就是这从毫厘到千里的差异和矫正是通过信息传递来实现的。但是个体的原始赋值,以及信息交换过程中对结果的影响何以存在,并没有一个可靠的定义能够对此作出简单明了的说明。

    莫名的心疼所谓复杂学领域的科学家。他们经年累月的工作,并试图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逻辑跨界来找一条看的明白的路径,但是却还是纠结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无法自拔。


    感觉上,这个也是所谓人工智能或仿生世界的瓶颈。梅拉妮·米歇尔引用了人工智能先驱明斯基的AI悖论:容易的事很难。就是说人工智能可以做到很多超高智商的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是它可能无法完成一件连三岁小孩都能轻松做到的事。其实我不是很同意她举得的那个例子,但是却可以理解她说的理论。即AI恐怕很难理解所谓人类语言的意义——注意,是意义,而非意思。

    这个再度陷入了个体赋值与群体机制之间神奇关联的困惑。因为同样一句话,经由不同的人物经历、背景、性格或理解力,都可能被剥离出不同的意义,而其中存在的种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细小差别,则可能对他们最终表达出来的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文艺的来说,就是“罗生门”,粗糙的来说,就是“每个字都认识串起来就不知道在讲什么”。

    那么,单个文字的意思,是谁完成了原始的赋值,又是谁定义了个体到群体的逻辑,以令丰富多样的可能性在树状结构的末端一一涌现——就好似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花鸟鱼虫、各色人种,不论我们在对方的眼里长得是怎样的千奇百怪,却无法掩饰同宗同源的铁一样的事实。


    是的,《复杂》就是这样一本书。它跨越了不同的学科,也糅杂了不同的理念。它试图去就个体的原始赋值是怎样在周遭环境的影响下而产生不同的彼此逻辑,以导出各式各样的结果给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定义的探寻过程中科学家们的种种努力来做一个平铺直叙的说明。又在庞大的运算和论证因果中保持了适度的留白,折磨读者理解力的同时逼着他们在翻来覆去的阅读中,拆解已经形成某种定式的思维模式去适应其他的见解和脑运转方法。

    这真的不是一本好读的书,催人昏昏欲睡,让人不明所以。但这也真的是一本让人打开眼界的书,因为谁都无法逃脱个体,谁都在群体之中,谁都是由粒子依照物理属性构成,谁都遵循细胞本能活着。从精神到物质,从哲学到技术,从微观到宏观,一切似乎都被所谓的“复杂”纠缠,所以束缚于混沌之中,懵懵懂懂的觉得一切好似都平平无奇。

    可是,这平平无奇的一切,到底在元初的时候经历了怎样神奇的定义,才会有而今的“人存世界”。

    我并不知道是否有可能等到一个足以解释这一切的普适规则。

    但是稍稍为这些挣扎的人类智商担当的工作而惊叹感动,居然也有一种幸运的感觉。

    就好像,我虽然不是双彩虹,但是能够看到双彩虹,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对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能解开模棱两可的普适规则《复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hu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