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自己的小时候,感觉自己特别安静,只想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安安静静的待着,不想与人交谈,不想和人说话,所有的一切带来的都是恐惧感。后来自己慢慢的长大了,发现如果我还生活在这个宇宙中,那么就不可避免的必须要与人接触,要和人相处。
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2
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有什么问题,而且也有很多隐士不是也过着这样的生活吗?也许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龄段自己也是可以这样过生活的。慢慢的发现自己真是异想天开呀,无论你想怎样生活,只要你在这个宇宙之中,那么你不想与人接触,不想与人交际的这个想法就是无法实现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自己能够做到的就是需要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了。
3
为什么自己不想与人交谈,为什么自己不想与人接触?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变成这个样子。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来人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反应,如何应对,所以自己采取了不说话只微笑的态度。自己的这种态度,让家里人渐渐的给我贴上了“害羞”,“不爱说话”,“不会说话”的标签。在这些标签的影响下,自己似乎更加确信自己的性格就是标签所述的样子。慢慢的在家里就更不想说话了,只想安静的一个人待着。
在自己成为住宿生的时候,自己还不是很适应。看到大家可以开朗的交谈说着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自己总像是局外人,无法融入到那个环境中,与舍友说话时也总是在想自己的话语是否给她不好的感触。自己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想怎样能成为善谈的人,怎样能够让大家不讨厌自己,怎样能够和大家一样畅所欲言。
4
“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你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也就是说,你的“目的”是“避免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当在《被讨厌的勇气》第二章里看到这句话时,自己的大脑中出现了一刹那的恍惚。自己之所以会有现在的状态是因为自己一直在逃避,一直在做“自我保护”的无用功。
回想到曾经自己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久了,自己就会变得比较敏感,然后就会想,我是不是跳槽后就会好一些,到了新的环境自己就会变好。当自己的假设变成真的,状况依然如旧,只不过是换一个环境来继续逃避。
因为怕受伤,不敢面对自己,对自己没有自信,始终抱着“如果这样,即使做了也肯定会受到打击,到时候就会更加没有自信”这样的恐惧心理,所以才会制造出标签这样的问题来。
因为靠着这些标签才能让自己接受对自我或者社会的不满以及不顺利的人生。需要这些“标签“之类的话来安慰自己。
5
面对这样的情况,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接受现在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
在学习生涯咨询基础课程的时候,无论是任何一项帮助自己的工具,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悦纳”,无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接受自己才是先决条件。只有接受真实的自己,才能够发现探索改变自己的突破点,也许在于自己来说,最难的就是悦纳自己。不再挑剔自己,看似简单,却是艰难。
6
“行胜与言”无论自己如何说要接受自己都是渺茫的,开始按部就班的做才是硬道理。了解原因之后就是行动。
自己的行动
1. 每天晚上特定时间回顾复盘每天的事情,分析自己状态,提醒自己需要改进的问题。
2. 在自己情绪压抑的时候通过自由书写,抒发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流动,而不是停滞。
3. 工作和生活中多参与活动,规定自己每次参与活动的目标,评测自己的达标情况。
在自己的践行中,自己逐渐的发现自己的问题根源,不断的自我提问,自我深省。让自己在不断调整,不断整理自己的状态。
最近在得到的《武志红的心理学课》里,武志红老师提到了“情绪流动”,对于自己的感触就是越是压抑自己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情绪的误区无法自拔,不如让它流动,也许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