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读的是周国平的一篇《不想长大》,这篇文章讲述了女儿三岁时便有了对抗时间的虚无、不想长大的念头,觉得长大后很多事情便不再美好。
小小年纪便对生命这个深奥的问题产生思考。周国平认为,不要忽视小孩的情感,也不要小瞧她们对某些事情的领悟,更不要用一些敷衍愚蠢的话去搪塞他们。
生命本来就是感悟和修炼的过程,家长应该小孩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困惑,而不是压抑和扭曲它们。
02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能一直觉得她们是弱者,那样弱小的生命体怎么会理解那样高深的问题呢?
但事实上,我们可能根本不了解孩子,只是自以为是。用逃避、敷衍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困惑,这样不利于她们的成长。
只有关注、尊重她们的想法和需求,正视并解决她们心中的困难,才是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03
如果说周国平女儿的心结是不想长大,那么我女儿的心结则是被需要、被重视。
虽然有很多人把她当成宝贝疙瘩,但她更看中爸爸妈妈的态度,或者说,她天生有很强的想证明自己存在、自己被需要的想法。
这在很多细节中能体现出来:
比如,当我出差两天回来,问“有没有想妈妈”,她简单的回答之后,马上追问:“想我了吗?想我了吗?”眼神中满是期待和光彩,显然她更关注这个问题,希望从我这得到肯定的回答,像个大人一样。
比如那天她想独自睡觉,我说:“我想你和我一起睡,有你的陪伴我会睡得更香。”她的脸上就会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然后故意说很多遍。
比如那天我说错了话:“如果没有你,此刻我肯定正在悠闲放松地看电视”,她立刻哇地哭了出来,她肯定以为我不喜欢她,觉得她是个麻烦。
比如,当爸爸回来时,她觉得我俩有说不完的话,把她晾在一旁,就会又着急又失落。
比如,当我拎回大大小小的包裹,她会特别关心这些包裹是买给谁的,如果是她的,她眼睛里就会露出惊喜的光芒,这种惊喜除了源于小孩子的好奇心以外,更是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感。
…….
04
我总觉得她心中有种怀疑,怀疑我是不是爱她。于是我有时问,“有没有那么一刻,你觉得妈妈不喜欢你?”她说有,在我训她的时候。还有,我很少带她出去玩。
的确,我承认经常在忙自己的事情,疏于对她的重视。而爸爸又太爱睡觉,终究是无法填补她心中的缺失。
她又是那样一个敏感、想被需要的小孩。所以,看似不经意的点点滴滴,已经对她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她从来不说,但心里肯定一直有一个疑问,或是担忧。
爸爸的暂时离开或许是一件好事,这样家里只剩我与她,她的价值感、存在感就会陡然上升。
看到没,父母如漆似胶有时也未必是件好事。
05
某个瞬间,会被孩子的某个细节震动,心内猛然升腾起一股涟漪。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接下来就要让她感觉到被需要、被重视,家里不能少了她。
需要我把自己从沉浸在个人情绪和爱好的习惯中改掉,摒弃太多自我意识,把更多温暖和关爱给予她。
事实上,我也该试着走出自己的小情绪,接近外面的大世界。
谁让你有一个这样需要被关注、被需要的孩子呢?
我有个不知道是否正确的推断,是不是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个“心结”,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只是大人觉得微不足道?
好吧,不管怎么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无限帮助孩子解决她的心结,这点没毛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