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路和方法:
在一个细分领域里应用层面比较厉害的人,有他的套路和方法,比如说像职业生涯规划古典。
他在得到的专栏超级个体栏目,提到的功利的读书法,就是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及的先把书分三类:
1、娱乐型阅读,像走下坡路很舒服,读起来高潮迭起,酣畅淋漓;
2、知识型阅读,像走平坦的路,阅读起来还可以,不温不火;
3、认知提升型阅读、像走上坡路,读的费劲,但是一旦读懂了的话,能让自己看待问题的视野和境界有一定的提升。
紧接着他又说了《刻意练习》方法:有目标、有反馈、在学习区学习、不断的重复。
其实刻意练习里面在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是经过总结和实践专家论证的。
他把这个方法,又包装了一下,举了一个学英语的例子,为什么在国内学12年也学不好,反而出国三个月就学得非常好,原因就是他在学习区有明确的目标练口语,然后呢,不断的去跟别人交流就是个反馈,不断的重复。
其实你发现古典的这个套路,就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和刻意练习,这种原始的所谓二手知识,经过了万维刚的再次包装在《万万没想到》里面已经对阅读和刻意联系有了一个提炼和总结。以及他自己的一个认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又把它捡了出来,总结提炼成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点。
我们看到,这个知识,是一些专家把一手知识,最原始的时候可能老早就发一篇论文的方式发表;
然后,经过一本书的包装成为二手知识;再然后就经过了刚刚万维刚和古典的再次包装(相当于提取和个人的总结),形成了三手知识。
他把这些知识、信息、认知不停的向外输出,输出完后,再过一段时间把这些输出的东西汇总在一起,出了一本书《跃迁》。
【我的小结】:赞同古典的方法。读书,形成自己的看法,联机交流沟通传播,形成知识产权类的文章或书,大卖。正向强化循环,很好的被动收入过程。
二、万维刚的《万万没想到》之强力研读:
万维刚对书的解读方式和观点,很合口味。所以这里详细介绍下他的强力研读,以及我的看法。
读书的目的是获得见识和提升认知。
强力研读,就是要做读书笔记。读书读两遍,第一遍通读,看思想观点和有趣的故事;第二遍详读,看思想脉络和逻辑,做笔记。主动的阅读方式。
好的强力研读读书笔记:
1、每章的逻辑脉络;
2、书中亮点的记录;
3、大量自己的看法;
4、本书跟之前看过书的联系。
【我的理解是】看懂思想、逻辑关系、亮点例子、缝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
为什么专家对某类书读的特别快,因为已经读的很多了,看了头就知道尾,能预测书的走向。例子就是经济学家泰勒科文读的很快很快。
【我的小结】每个人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可以借鉴别人的,总结提炼出适合自己的。
1,看书先分类,不同书用不同的读法,精度/略读/跳读。
2,反复读3遍,值得看的,要多读几遍,脉络才能清晰。
3,做笔记,摘录,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
4,定期温故,读过了,要反复去看,去读,缝合在自己的认知框架和体系里。
三、有目标、有方法
不要看上去很忙,实际上也很忙,忙到最后一无所得。
设定目标,大目标,小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
要有方法,输入的方法,听音频,读书,看文章;转换的方法,做笔记,去交流分享;输出的方法,写作,提炼,温故。
有了目标后的忙,就是在知识框架和体系中添砖加瓦,即使碎片化的时间也能充分的长在框架体系里,不会感到困惑迷失。
简单重复,日课,定个自己的日课,不断的重复,不断的调整,不断的精进,很好的提升。
总结:有个小目标,小方法,重复做,去思考,去成长,有点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