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之我见】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21:33 被阅读43次

【关于阅读之我见】

【关于阅读之我见】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

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

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

阅读是个人的精神生活,一个真正有阅读爱好和习惯的人,必定是自己选择适合于他的精神食粮,不会跟着媒体跑。

这和是不是所谓“精英”毫无关系。

你不是作为“精英”,但必须是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大众”,才能走进真正属于你的书籍世界。

使我反感的正是现在这种由强势媒体主宰多数人阅读取向的局面,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窝蜂全去读某一个作家或某一本书,这些仅仅跟着媒体跑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大众”,而不再是“个人”,我在此意义上称之为“大众文化消费”,定性非常准确,一点儿没有冤枉他们。

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

做一个思想者,意味着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人类精神传统中去,成为其中积极的一员。

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这个传统一开始是外在于他的,他必须去把它“占为己有”,而阅读经典便是“占为己有”的最基本的途径。

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

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

                                 

文化环境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环境,对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一时一地。

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包容了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对于人类每一个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质的成员来说,它都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

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个传统呢?

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至深土壤之中,正因为如此,所以能够在不同时代的个人的心灵中抽出新芽。

                               

阅读经典,就是在今天成为一个醒客,就是今天的醒客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醒客对话。

这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孤独,存在着一个醒客的世界,这个世界超越于历史的变迁和人间的喧哗而长存,把一切时代的思想者联结成一个整体。

                                 

直接向大师学习,这是我的阅读定位,我自己受益无穷,因此也乐意推荐给别人。

中外经典名著是人类的伟大精神财富,最好的东西就在那里,为什么不去享用,却把时间浪费在次好的、较差的东西上?

                                   

书籍是人类经典文化的主要载体。

电视和网络更多地着眼于当下,力求信息传播的新和快,不在乎文化的积淀。

因此,一个人如果主要甚至仅仅看电视和上网络,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

他也许知道天下许多奇闻八卦,但这些与他的真实生活毫无关系,与他的精神生长更毫无关系。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根的,他对人类文化传统一无所知,本质上是贫乏和空虚的。

我希望今天的青少年不要成为没有文化的一代人。

                               

对今天青年人的一句忠告:多读书,少上网。

你可以是一个网民,但你首先应该是一个读者。

如果你不读书,只上网,你就真成一条网虫了。

称网虫是名副其实的,整天挂在网上,看八卦,聊天,玩游戏,精神营养极度不良,长成了一条虫。

网虫是什么好名头啊。

做书虫当然也不好。

不过,书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主要宝库,你只要善于利用这个宝库,吸取营养,就一定会发育良好,成为精神上强健的人。

我承认互联网是一个好工具,然而,要把它当工具使用,前提是你精神上足够强健。

否则,结果只能是它把你当工具使用,诱使你消费,它赚了钱,你却被毁了。

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内涵。

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至多是世界观所达致的某一种心灵状态。

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致的心灵状态决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对于社会现实的关系也决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

舍弃掉世界观,把心灵的快乐当作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所解读的任何一种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

                                   

被娱乐化了的经典已经不是经典了。

它引导人们去关注的不是经典里最有价值的东西,而是去找故事,找噱头,经典已经被弄得面目全非了。

还不如一无所知呢,这样的话,总会有一些人直接去读经典并且真正读懂它。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

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临床心理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心理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心理学。

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

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

                                 

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

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有的书会唤醒我的血缘本能,使我辨认出我的家族渊源。

书籍世界里是存在亲族谱系的,同谱系中的佼佼者既让我引以自豪,也刺激起了我的竞争欲望,使我也想为家族争光。

                                   

我在生活、感受、思考,把自己意识到的一些东西记录了下来。

更多的东西尚未被我意识到,它们已经存在,仍处在沉睡和混沌之中。

读书的时候,因为共鸣,因为抗争,甚至因为走神,沉睡的被唤醒了,混沌的变清晰了。

对于我来说,读书的最大乐趣之一是自我发现,知道自己原来还有这么一些好东西。

【关于阅读之我见】

丁俊贵

2019年1月29日

相关文章

  • 【关于阅读之我见】

    【关于阅读之我见】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

  • 关于阅读之我见

    1、阅读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不阅读肯定缺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在阅读中要学会和作者对话,把你的思想表达出...

  • 【行行】培植一颗阅读的种子(一篇旧文)

    培植一颗阅读的种子 ——教师阅读之我见 读书是在是一件很苦、...

  • 阅读之我见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在对这句有了新的理解------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能仅是邮差,...

  • 阅读之我见

    今年暑期,有幸在互加计划的学习平台上,参与暑期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带着孩子们...

  • 阅读之我见

    做绘本馆三年,我最大的收获便是阅读要趁早,如果生下来第二天读书,你就少了一天。很多家长都说孩子太小,听不懂...

  • 《简书社会热点月刊002·热点话题之我见》上线

    《简书社会热点月刊002》豆瓣阅读地址 卷首语·热点话题之我见 关于社会热点,是一个很宽泛的词不仅仅包括看得见的热...

  • 阅读源码之我见

    过年后从胜任工作的喜悦中缓过劲来,发现自己在Java之路上只是刚刚入门,于是开始了恶补。最先主要是看书补习基础知识...

  • 阅读代码之我见

    阅读代码之我见 学习编程离不开读源码阶段,阅读源码,你会发现很多新的架构包括库,积累技术要点,优化自己的书写代码模...

  • 学生阅读之我见

    阅读,荡涤心灵;阅读,提升素养;阅读,丰富人生。 在孩子的成长乃至成才中,广泛的阅读将会起到无法替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阅读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ff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