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但是不一定真的懂得因材施教,因为一系列标准化考试要求让许多教育工作者忘记了把研究具体化的学生摆在首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年轻的教师,“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把这一条建议摆在首位。确实如此,如果我们不了解学生,既失去了了解学生的自觉,又没有了解学生的能力,那么一切教育方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成为局限孩子成长的桎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包括身体、心理、兴趣、思维、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比如,如果你班上有一个孩子经常上课睡觉,你是因判断孩子学习不上进而呵斥他还是通过了解原因找到对策而帮助他改正?有时候孩子白天在课堂睡觉可能是因其父母闹矛盾而影响了睡眠导致的,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那么我们的工作尽责了吗?
沉下心去了解孩子们,不管孩子的成绩如何,把每个孩子看作是独特具体的个体去理解去关心去教育去陪伴,总比用所谓的老经验刻板的一刀切式方法要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