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ny说:似乎每每面临毕业我就迷茫的不要不要的,然后就总是会让自己做很多的事情,主要是让自己在不断的尝试中,去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而且能够做的事情。然后发现,面对迷茫让自己相对忙一些真的会很好。
二十岁出头的年龄,似乎是最多人叫喊着迷茫的年纪。大学毕业前我们按部就班的上着小学中学到大学,三十多岁的时候也都工作若干年,大多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只有介于中间的二十几岁,从学校过度到社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所以迷茫似乎是必然的。
前阵子有一篇文章很火:《你迷茫的原因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那时候读的时候感觉好有道理,然后又拿起放下的kindle去看书了。可是读了一些书,依旧在这个临近毕业的关口,还是感觉到迷茫。回过头来去看这句“你的问题在于书读的不多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回复有他的道理,可是当我自己迷茫的时候,除了依旧会坚持每天抱着kindle看十几分钟书,也会让自己忙碌起来,做更多的尝试。
前几天刚回澳洲,碰到朋友叶子,太久没见聊了几句。每次见面都说要常联系,可是她说:Sinny我觉得你好忙,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所以不太敢给你发微信。可能是上一次我们俩见面,无意中被她看到了手机里安排满满的日程表,让她震惊到了吧。
可是我回头想想好像她说的有道理,我是一个愿意把自己每天都安排的很充实的一个人;可是很多时候却又感觉是瞎忙的状态:我在犹豫选哪节课,所以去听了所有想要上的课程,可是还是下不了决心;我想选的课太多,能选的课有限,所以查了上课的时间和地点打算去蹭课;我想要做兼职所以去找了各种各样的兼职;我想在毕业前弄出一两篇像样的论文所以又开始搜集各种各样的论文材料;我想重新开始做公众号,所以就有了这个公众号。可是回过头来会发现自己会很忙,可又觉得是在瞎忙,很多事情并没有自己预设的收益,一切也都只是着眼在我想干什么。
可是我却发现自己在自己随时随地瞎忙的状态下,却开始慢慢的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所有的事情着眼于我想做,所以开始做了,所以拖延症也改变不少(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事情太多,再拖延就要出问题了)。开始之后是要慢慢的让自己去筛选自己真正享受的事情,然后去坚持。那些真的是一时兴起的事情,最终也都被我搁置下来。
对待迷茫我最开始是抗拒的,可是发现越迷茫,自己的内心越焦虑,然后开始了一场恶性循环,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是当自己慢慢的接受自己,接受迷茫是一个成长的必然过程,然后完全的打开自己,让自己做更多的尝试的时候,却发现虽然自己依旧迷茫,可是不再焦虑。当我不再焦虑的时候,就能够遵从自己的本心去做一些事情。
当又一次面临毕业的关口,对未来的不确定依旧让我很迷茫,尤其是在爸妈想要的,自己想要的,还有自己能做的都不匹配的时候。可是现在的我不再会给自己设限,把自己的选择圈到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我更愿意给自己打开很多扇门,在做好能做的事情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让他和自己想做的事情匹配;同时在诸多能做的事情中去现在,去看看之际真正享受做的事情是什么。
最后说一下,杨绛先生的那句话其实不无道理,因为多读书,就是在帮你提升能力,让你想做的事情和能够做的事情去匹配;可是多读书还要配合多实践,才能完全的摆脱迷茫。所以迷茫的时候,不如让自己忙碌一些,让自己在更多的选择中看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