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欲即是诚意

作者: 转经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00:00 被阅读9次

阿阇黎有言”修行越来越好,并不是只每件事情都会如己所愿,在外的麻烦也不会在发生,这个称为“堪忍”的娑婆世界,特产就是不圆满,其实佛法无法令人满意,在外的不圆满一定会发生,不要想用佛法去改变世界,唯一改变的只有自己”。人道是自己悟的。

“诚其意”者,毋自欺,君子必慎其独。须不生妄念、不作妄想。去欲,即是诚意工夫。

什么是欲望,如何产生的?佛家将世界分为三种: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当下便是生活在欲界的芸芸众生。欲望就是生活的内容和特点。梵语按道德属性将欲分为三性:善欲、恶欲、无记欲,即道德的欲望,罪恶的欲望,以及即不是道德的,也不是罪恶的。比如,渴了想喝水,无记欲是生命延续的基础和保障。按内容分为五欲:财、色、名、食、睡,即财欲、性欲、名誉、饮食、睡眠。这五种欲望和需求的渠道来源于眼、耳、鼻、舌、身,这是我们接触世界来源的五种渠道。此五种渠道产生五觉:色、声、香、味、触,五种渠道产生五种需求,好看的颜色、好听的声音、好吃的东西、好闻的东西、身体喜欢接触的环境。这五种需求是偏向本能性的,物质性。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要不就是在追求,要不就是满足之后进入空虚、无聊,然后制造新的新的欲望。欲望会带来幸福,也会带来痛苦。需求被满足时会产生幸福感,难以满足时会产生痛苦。欲望太多,生存成本变的很高,幸福的成本也会很高。当需求的对象,财富,感情,地位,身体,受到冲击时,财富贬值,感情变化,地位失去,身体衰老,就会带来种种负面情绪,痛苦,仇恨。欲望太重,滋生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家庭与家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斗争,大到国家与国家的战争,占有其他国家资源、土地。

物欲相连,情欲日甚,不知不觉,真日漓而妄日增,遂至堕落地狱,不能复拔。“先天为真,后天为妄”,生存的基本欲望是为真,还有基本欲望plus,基本欲望plus+,基本欲望plus++,基本欲望Nplus,所加皆为妄,少欲知足,抑情减欲,全性增真,避根尘之污、情欲之害,葆真而日充,性全而日复。

去欲为诚意工夫,主敬为去欲工夫。心是”一以贯之”的本源,一切现象都会随着条件的聚合和消散而生灭。人惑于情欲,蔽其灵明。敬是成长的态度,敬于其天地、心、事、言行,自谨自警,明乎物而尽其情,不害于吾知正。其物不二,生物不测。虽造次颠沛,不使稍有疏虞。

敬者,即生浩然之气,既不生妄念、不作妄想,葆真堪为慎独,慎独者不会自欺。

相关文章

  • 去欲即是诚意

    阿阇黎有言”修行越来越好,并不是只每件事情都会如己所愿,在外的麻烦也不会在发生,这个称为“堪忍”的娑婆世界,特产就...

  • 大学第四课 欲望认识

    171015@老码头 去欲,即是诚意工夫。 去欲,去欲为何?有欲又如何?欲望对于人到底是什么?是内...

  • D58:世事洞明须诚意

    D58: 《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

  • 王阳明心学精髓

    阳明言工夫,要在“事上磨”,而主于“诚意”,亦曰“谨独”,亦曰“立志”,其实皆求能“诚意”耳。诚意之极,即是“知行...

  • 慈悲

    大慈大悲,慈悲为怀,吾于私念吾乃悲,欲为私念悲乃吾,空即是色,色即是欲,欲即是心,心即是空,此乃心为悟道者观天地察...

  • 论“诚意”

    《大学》功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就是致良知,致良知只是个“诚意”的功夫。因此,对于心学修行人来说,只要把握住“诚意”...

  • 有求皆苦

    心中有所求,即是欲,不合实相正理之欲即是贪爱。爱表现,爱慕虚荣,即是贪名;欲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中得乐受,即是贪著五...

  • 欲治学,先诚意正心

    一直在朋友中回避自己在读博士研究生的话题,因为一直以来没阅读很多的东西,对自己专业涉猎不多,研究不深,总是担心自己...

  • 食欲即是生活欲

    食欲即是生活欲 可是仙女是不能吃夜宵的 今天开始...

  • 王阳明:修行之道,首在诚意

    《大学》有言: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中的诚意和现在我们通俗说的诚意是有...

网友评论

  • Larissa:通篇引经据典,和你的实际生活没有联系起来,你在逃避什么呢?

本文标题:去欲即是诚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nw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