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间的亲密友谊是建立在更高一层、纯粹理性的基础上的,人在那种情况下可以摆脱感情上的苦恼,而不是共同分担它们。——纳博科夫《微暗的火》
以下内容来自《亲密关系》第一章的内容小结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想:
个人经历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会受到个体经历和经验的影响,最常提的就是儿童的依恋类型(attachment styles):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回避型。而巴塞洛缪认为成人有四种依恋类型:
巴塞洛缪提出的四种依恋类型第三、四种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回避型”。不过依恋类型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虽然它受到个体与生俱来的特质影响(基因),但也会随着经历和环境而改变(经验),是维度问题。
虽然自己以前有过几段很不好的人际交往的经历,但好在母亲从小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使我能在不好的经历后,仍然能够信任、真诚待人。但这需要对方也同样以诚待人。如果多次被冷漠对待、被故意忽视或者最起码的礼貌都维持不了,那这段关系就到此为止吧(不要总把他人当傻子),我并不是来帮助你学习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也没有那个义务。
个体差异的影响
依恋类型的形成,决定了人与他人交往时显示出的独特个体特征,每个人都是由不同的经验和特质组成的独特个体。
①性别差异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作者所言,男人和女人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不一样:交流方式、思考、感受、感知、应答、反应、示爱、需要、欣赏等。
但我觉得这段话对男女差异有些刻板印象了,因为这样的形容可以放在任何两个个体身上,而不仅是性别的不同(除非有相关数据的支持)。(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它的评分总是让我有些犹豫)
但个人认为两性之间确实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不然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一种性别不就行了),但也没有媒体或想象中的那么大,即使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但有基础的也知道那几乎是较小到中等程度的差异。
实际上的性别差异表现为有重合的正态曲线书中还提到:
“两性性别内的行为和观点差异通常远大于两性之间的平均差异。”这句话通俗来讲就是,“你无法代表所有人”。举个例子,并非所有男性在xing上的开放程度要大于女性。
另外,“由于两性的行为和观点在正态分布上重合的程度很大,以致即使平均得分低的性别中也有许多人的得分高于另一性别的平均得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在某个维度男性高于女性,但仍会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得分高于男性的平均水平。
所以媒体总抓着“性别差异”中的“差异”二字不放,而忽视两性之间的相似性以引起他人的错误认知(不得不承认,我偶尔也会被挑拨起对立情绪,但好在几年的心理学学习经历使我能够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错误认知),这是一种很耍流氓和博流量的做法。
我觉得或许自己更应该思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而不是性别之间的差异,因为个体差异的影响远比性别来得多。
ps:这本书的严谨性还不错。
②性认同差异
xing认同差异指的是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或者叫作社会性别。比如社会上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有爱心,更关心孩子,这就是xing认同差异。(不过我身边很多男性和女性一样都很关心下一代,比如我的导师)
但如果人们希望女性成为孩子的主要照料者,就会人为地制造文化上的xing认同差异。
书里还举了一个特别常见的例子,即性别角色(gender roles)。
社会文化期望男女两性应有的“正常”的行为模式,比如男性应该有“阳刚之气”,勇敢、能干等,女性应该有“女人味”,温柔、敏感、友善等。
但这并不符合现实情况,而且是一种刻板印象。因为我身边并没有多少符合性别角色期望的人,相反,据我观察,身边同时拥有“传统上认为”应该属于男性和女性即双性化(androgynous)的人会更受大家的欢迎。
也让我想起了上半年教资考试中余光中所写的《猛虎与蔷薇》中提到,“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中立定脚跟、创造慷慨悲歌的英雄事业;有蔷薇,才能看到苍蝇搓脚、蜘蛛吐丝,才能听到暮色浅动,春草萌动,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因此,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才能能屈能伸、能动能静、能笑能哭。(当时考试时非常喜欢这篇文章,也很贴切双性化想表达的意思)
能够感受到人际关系的研究者多关注xing认同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许多“不和谐”,这点也是我需要注意的,因为之前做研究时也确实有这方面的思维误区。
书里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
性别角色“社会文化鼓励男性有更高的工具性特质,女性有更高的表达性特质,你不希望你的亲密伴侣拥有哪些特质?”
但我个人是尊重未来伴侣所拥有的特质,而且屈从于传统性别角色对男性/女性其实是一种伤害,如果可以,我希望ta能够独立做自己,而且同时拥有工具性和表达性技能也会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幸福的生活。我也十分欣赏身边双性化的朋友。
③人格
虽说依恋类型和xing认同差异会受经验的影响,但人格相对稳定。
大五人格特质虽然书里提到神经质最重要但具有消极作用:神经质(易怒、焦虑等),但我认为特质也是维度问题,过多或过少都会有不好的结果。
④自尊
自尊(selfesteem)来源于对自我的评价。
自尊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保护自己的内在价值,它能够提醒我们警惕他人的拒绝接纳、厌恶、淡漠和恶意的攻击。就像我前面介绍的PUA和对于冷暴力的一些想法,其最主要一步都是毁掉他人的尊严。
如果长期处在低自尊状态就会很容易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没有足够的他人接纳和欣赏)。而低自尊又会低估他人或伴侣对自己的爱,比如“ta总是抱怨我”、“ta觉得我很挑剔吧”等等。他们持续怀疑伴侣的爱,一旦关系变坏,就会离去以免自己受到伤害。(这会变成一个恶循环)
这里书中提供了一个相关的量表:
伴侣怎么看我人类本性的影响
进化心理学(EP)有三个基本假设:xing选择(sexual selection)、两性存在差异是因为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过去面临着不同的繁殖困境、文化影响决定了演化形成的行为模式是否具有适应性并且文化的变化比演化快得多。
(EP比我想象中要有意思许多,看来真得抽时间找本书来看看)
这让我很好奇,再过数千代之后,我们的文化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那个时候xing选择为了能适应新环境又会有哪些新的行为风格?
人际互动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最后一个构成要素是两人之间的互动。(我觉得有时间要去找原版看看,有些地方的翻译有点奇怪)
人际关系由每个参与者的经历和才能组合而成,这个总和比构成个体相加要大很多。举个例子,虽然我前面提到,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还是保持信任大于怀疑,但我不能确保与我进行互动的人也能够这样信任我,这是个双向的过程,单向的付出是无意义的,而且这也会不断地影响我的认知和情绪波动甚至身体的健康。
“流行观点所认为的真理,关系科学却发现未必如此。亲密的伴侣关系是复杂的,在常识观点和民间智慧把我们引入歧途时,准确的科学信息尤其对我们有益处。”——《亲密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