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坤动也刚

坤动也刚

作者: 秦三十二 | 来源:发表于2021-09-04 11:20 被阅读0次

《坤》卦在《文言传》中有描述:“坤至柔而动也刚。”王弼解释说:“动之方正,不为邪也。”程颐程颢兄弟解释说:“坤道至柔,而其动则刚,动刚故应乾不违。”张载解释说:“柔亦有刚,静亦有动,但举一体,则有屈伸动静终始。”还说:“积大势成而然。”苏轼解释说:“夫物非刚者能刚,惟柔者能刚尔。畜而不发,乃其极也,发之必决。”张弼则只解释了六二爻辞中“直”的含义。陈瓘解释说:“至柔至静,坤之至也。刚者道之功,方者静之德,柔刚静动,坤元之道之德也。”郭雍解释说:“坤虽以柔静为主,苟无方刚之德,不足以含洪光大。”以上的说法,大体都是一个套路,不久之前我见到临安退居庵的和尚昙莹解释说:“动,指的是爻变,《坤》卦不变则已,只要发生变动就会有阳爻。初爻为阳是《复》卦,二爻为阳是《师》卦,三爻为阳是《谦》,从此往后以此类推都是刚。”这个说法最明白也最有条理。

理解这篇文章需要掌握一点周易常识,还好我略懂。总之,对经典的解释,不要搞得虚头巴脑让人听不懂,需要一些工程师精神,而不要像文化“大师”夹带私货。

*《坤》卦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这个时代听起来有点危险哦。

容斋随笔·随笔卷一·坤动也刚

《坤》卦《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王弼云:“动之方正,不为邪也。”程伊川云:“坤道至柔,而其动则刚,动刚故应乾不违。”张横渠云:“柔亦有刚,静亦有动,但举一体,则有屈伸动静终始。”又云:“积大势成而然。”东坡云:“夫物非刚者能刚,惟柔者能刚尔。畜而不发,乃其极也,发之必决。”张葆光但以训六二之直。陈了翁云:“至柔至静,坤之至也。刚者道之功,方者静之德,柔刚静动,坤元之道之德也。”郭雍云:“坤虽以柔静为主,苟无方刚之德,不足以含洪光大。”诸家之说,率不外此,顷见临安退居庵僧昙莹云:“动者谓爻之变也,坤不动则已,动则阳刚见焉。在初为《复》,在二为《师》,在三为《谦》,自是以往皆刚也。”其说最为分明有理。

相关文章

  • 坤动也刚

    《坤》卦在《文言传》中有描述:“坤至柔而动也刚。”王弼解释说:“动之方正,不为邪也。”程颐程颢兄弟解释说:“坤道至...

  • 易经坤卦之悟:品格立人

    《易经》第二卦为坤,坤为地。 “坤”代表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大...

  • 坤 二(2)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顺也,静而含光,能畜治...

  • 易经文本—坤卦(二)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是大地的法则,极...

  • 心《易》(七)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 坤道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孔子提出来讲坤卦的...

  • 《易经》第十讲:坤卦第二爻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得方。女人要行好坤道,要柔顺,顺从。教育孩子时要懂得向夫君汇报,让夫君出面,母亲不要打孩子,...

  • 周易-坤卦第二(3)文言阐释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1] 注释与点评 [...

  • 20180510《易经》入门第十讲

    今天学习的是坤卦第二爻。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我的感悟是在教育孩子这个领域里也分阴阳。父亲处乾位,属阳,母...

  • 《易经》坤为地下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坤动也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rz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