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219466/adeeff5f6e118a43.jpg)
(近日, “浙大开炼丹课,学生做出古代脑白金”的话题刷屏了。
小真真,两眼一黑,想着该不会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噩梦又回来了吧?
点进去,原来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制唐代的孔圣枕中丹。
这个孔圣枕中丹,是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的确是有疗效的。方中用龟甲、龙骨、炙远志、石菖蒲,四味药,加蜂蜜制成丸。用于治疗惊悸、梦游、失眠、儿童多动症等。
孙思邈+脑白金= 搏尽了万千眼球
(手动@脑白金,突如其来的热点上身,有没有很惊喜??以及,对意外“大火”的这位同学,发去慰问。)
孔圣枕中丹是丸不是丹。
看见炼丹这个词,瞬间就脑补出高耸的兜率宫,巨大的丹炉下,肆意的真火前,老君入定童子扇扇的场景,画面感可以说是非常强烈。
(没错,就是上图这个“神圣”的场景。。。)
其实,炼丹搓丸,中医药专业人士早就习以为常,但是受到古代“炼丹升仙”、童年济公“伸腿瞪眼丸”、现代修仙小说等传奇故事的渲染, “炼丹”二字已经误导了不少21世纪吃瓜群众。
但是,专业中药人士告诉你,炼丹和制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这个传说中久服令人聪明的孔圣枕中丹,虽被称为丹,但其实是丸!!
在中医书籍记载中,常出现混淆“丹”与“丸”概念的现象。比如说:天王补心丹,神龙丹,九转黄精丹等……它们其实都是丸剂。
孔圣枕中丹,滋阴补肾,养心益智。用于治疗惊悸、梦游、失眠、儿童多动症等,当然具体的运用还是需要辩证论治的,不能单看症状,具体用药还需咨询专业医生呦~
所以,这里的做丹不过是手工搓丸,是跟我们在陶土教室学做马克杯一样的手工实践课程。
不过,既然讲到了“炼丹修仙”这个神圣的话题,那小真真就来跟大家掰扯掰扯吧~
其实,“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低。
炼丹术在我国秦汉、唐时期盛行,因为人们想求得长生不老,便发明了用汞、轻粉、铅丹等物质高温制成丹,服食,以求得飘飘欲仙的感觉。
然而,小真真负责的告诉你,炼丹的这些物质多有毒性,古人大都会出现飘飘然的感觉,这些都是中毒后的产生的幻觉。
但是,古时也还是有科学辩证的医生,制作了拿来外用的丹药,用来治病,杀虫疗疮。比如轻粉,红升丹,白降丹等。
而丸,则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了。中药的丸,是将处方上的中药粉碎成粉末,再加入蜂蜜、面粉或蜂蜡等辅料制成的。根据制作方法和辅料等的不同,有蜜丸、水泛丸、浓缩丸、水蜜丸等。
比如日常中经常看到的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速效救心丸、逍遥丸等等都是丸剂。(是不是觉着自己涨姿势了??)
丸剂,其实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博大精深的中药真的不只有汤药啊,我们可还有丸、散、膏……
那明明煎汤药操作性更强,为啥我们要服用丸剂呢?
其实,相对于汤药,丸剂发挥药效较缓慢,效果更加持久。“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舒缓而治之也”,多用于慢性疾病。特别是,一些蜂蜜做辅料的丸,更适用于治疗气虚、血虚等虚证。丸剂也更方便携带和服用。
这也是为啥电视剧里柔弱多病的小姐,会随身携带药丸。你试想一下,早知有慢性疾病傍身,难不成随身带着火炉,准备煎药吗?
有人想吐槽说,道理我都懂,但丸子能不能搓小一点。
对于这一点小编想说,这个主要和制作方法或药量等有关系,有的疾病需要一定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中药里也有很多小丸子,比如六味地黄丸(浓缩丸),一颗只有0.25g重,一次可吞好几十颗。再者,太大了,咱们可以掰开吃,对吧?
小伙伴们也别把制作丸剂想的太复杂,又不是要把孙悟空炼成金丹,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操作性极强的家庭丸剂制作方法。
大山楂丸,可以消食化滞。比较适用于肉食吃太多,食积的情况,家中可以常备。
大山楂丸
【原料】
生山楂、炒麦芽、炒神曲
【制作】
● 将药方中的中药,打成细粉,按1:1.5:1.5 的比例,500g的药粉用250g的蜜;
● 在锅中加入蜂蜜,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制至蜜液达到滴入凉水,不会化开的状态;
● 然后将炼好的蜜,和药粉混合均匀后,搓成小丸。再用包装纸包裹好,密封保存即可。
论述至此,大家对“丹”和“丸”的概念理解清楚了没有?
其实,日子过得平安喜乐就好。修仙得道,顿化飞天的事情就放在传说故事里吧。
最后,听闻视频中的那位同学因为这个事件,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干扰和误解。守一真源在此郑重的向这位同学,发去慰问。
也真诚的希望这个浮躁不明,全民娱乐的社会,不要用舆论的压力捣毁一颗热爱中药文化的真心。
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VX公众号:shouyizhenyuan(真源大药房)
审核 | 姚sir 灵猫法师 老王
编辑 | 甘草赛过甜菊叶半夏有毒 酒制吴茱萸 萱草
图片| 网络(侵删)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真源大药房】后台
具体用药一定请谨遵医嘱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