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简书里面的文章,很多都是写社会生活,现在想来,刚刚入简书的时候,我也写了大量此类的文章,不过后来转移了方向。
其实我觉得,农村有很多这样的生活琐事。最为深刻的是邻村的一个人,那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们村是镇政府驻地,我们四年级去那里的中心小学上学。
他们村的人骂他是“大傻子”“大傻帽”,我很是不开心——他是我本家奶奶的父亲,按照辈分我应该叫他太姥爷,当时他也只有不到六十岁,虽然已经满脸褶子。
可高高大大的,近一米八的个子——在他那个年龄段是妥妥的高个子,不过穿得破破烂烂,而且除了冬天他都赤着脚——十月份都赤着脚,来年三四月份开始赤脚!或许这是小孩子骂他的原因!
那个本家爷爷是在县城上班,奶奶也跟着去,家里的地都是这个太姥爷打理,这个太姥爷都是走着来或是推着车子,中午也回家吃饭。
我们家在村口,爸爸妈妈看见会叫他来家吃饭——做什么吃什么,最多和爸爸喝酒。喝酒后他很是健谈,我也知道他是一个老八路,而且还是机枪手。
“死在我枪口下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太姥爷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神采奕奕的表情,反而有些失落,“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太姥爷的确是老英雄,可我不理解他为什么不高兴,后来我和太姥爷接触多了才知道,太姥爷经常做噩梦,或许这是战争综合征。
其实最让我震惊的是,太姥爷经常抱怨自己,打了六七年的仗竟然一点儿伤都没有——没有伤残补助,不知道是福是祸。
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奇迹——机枪手是战场上“重点照顾对象”,不要说负伤,能活着就是奇迹,可太姥爷真真的一点儿伤都没有!
没有负伤就没有伤残抚恤金,他也没有什么手艺——可以干泥瓦匠,但那时候泥瓦匠一年干两三个月就不错,他有三个儿女,日子还是苦哈哈的——女儿是老大,出嫁花费少,两个儿子必须都给盖房子,盖一个房子就抻断腰筋,何况是两个!
我后来知道,他是我们周围最后离世的荣誉军人,活了九十多岁。过世后,县里在日报上报道了他的事迹——比原来我听到了丰富的多!也统计他打死敌人的数量,超过一百人——这也是保守的估计。
就是在他离世前些年,太姥爷可以领补助,也不过是一两千块钱,他年岁大了,有病,儿女生活也不大好,钱都花费在药上面。他还是生活得不大好,一年到头穿的衣服还是那几套。
也不大赤脚,我回家赶集能够碰到他,他不喝酒没有话,看到也只是笑笑而已。
或许在那个世界,太姥爷还是不喜欢穿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