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学的时候,语文课上基础知识学的还好,但就是关于中心思想和解构文章的能力太差。
总是领会不到,往往被故事情节所带跑,无心去管它的中心到底说了些什么。
导致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也着重于情节,没办法展开中心,总是写跑偏。
前阵子读余秋雨老师写的《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
关于写作时中心思想的领悟读到“半透明的双层结构”,他解构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关于另一层隐性思想的构造。
他说,这个作品上面有一层透明胶带模式,把这个透明胶带撕掉,体现出来文章的另一种思想或者是更多种思想。
这种思想是隐性的,所表达出来并非文章的本意,是扩散了的思维方向,也是每个人心中一个哈姆雷特的根源
我理解为也就是大众心里潜藏的共性,一旦被挖掘,才会引发共鸣。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没完全明白他这个话的深意,理解文章是要找到那扇隐藏的门,在故事里找到那个彩蛋,顺着那条彩蛋后面的线索去理解文章,就能找到它的隐性突破口。
这就是为什么哈姆雷特当中有很多非常怪异的地方,疯狂的表现,吟诗的表现,都不符合正常的小说逻辑,而这些地方,正是他要体会出作品的另一层含义的地方。
伟大的作品都戴着面纱,我们需要撕开这层面纱,找到具体表现出来的手法,以一种熟悉的形态去解释那种抽象的无法用文字直接描述出来的感觉,这是我们在解读名著作品,实应具备的思维。
我们创造作品的时候,应该以激发大众的深层意识与共性得到共鸣。
那么如何做到呢?
昨天我读了一篇关于如何写看图说话的短文,提示要留心观察图中夸张的地方和象徽。
当时有一道灵光击中了我的大脑,仿佛一道闪电照亮了所有的一切。
当我们读到作品当中比较夸张的地方,或者是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就要留心了,仔细的思考,它所给我们带来的深层含义和背后的意义。
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和凤姐因赵姨娘做法,丢失了玉,而变得疯癫,那个玉就是欲,有它深刻的含义。
还有,贾瑞拿到的风月宝鉴那面镜子,所看到的正面是凤姐,反面是骷髅,说明《红楼梦》要反着看,不能把每一句话都当真,这是一个大含义,里面有巨大的信息量。
反之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将一些很不合理,或者是夸张的情节安排到我们的作品当中,象开心麻花特别会用这个包袱。
要用什么手法,那就要自己去学习并实践了。
再来说一下,象徽的运用。
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关于写作时中心思想的领悟“玉阶,白露,夜久,侵,罗袜,水晶帘,玲珑,月”,这些词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都是冷,都是冰凉凉一直到心底的冷,一个形象,一个立在阶上等人的可怜楚楚的女子形象立现于纸上。
似乎能看到那悠远而又失望的眼神,而且是一个时间段的推移,从天还未黑,到天黑了,又到夜深,月上中天,终于感觉到没有指望了,等的那个人不可能来了,绝望。
只是这么短短四句话,25个字,没有一句和心情有关的描述,就把一个人的一个晚上甚至于一生都演绎完了,历害不,表达的含义深刻不,都是用的象徽啊!
以上解读来自于叶嘉莹的《大词小雅》,经过我自己的梳理所理解的意思。
关于写作时中心思想的领悟我们可以把各种象徽带入到文章中,可以每一句话都围绕着象徽即文章中心思想来写了。
比如我设定一个女主角,中心思想是“世上好物不坚固,彩云易散琉璃碎”。
那么这个女主身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是琉璃水晶翡翠,她的一举一动也都是那种脆弱,容易破碎的质感。
这样去写,美出来了,中心思想有了,人物也丰满了,如果你的构思奇巧,还可以在隐藏结构中放入更多的思想。
写作的时候就是一层一层的堆叠,象多米诺一样,直到结局女主或者是逝去或者是毁容,就会引起读者的连锁深思,之前你所种下的种种象徽也起到了托衬,铺垫的作用,引起余音袅袅,而不是死了就死了。
关于卡文的问题我已经说的很多,大家可以去关注往期文章,现在我已经完全克服卡文这一阶段,坐在电脑前就能继续流畅的写下去。
现在,我所关注的问题就是关于中心思想的设立,我会一直就这个话题讨论下去,直到我完全把中心思想这一关也攻克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