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
水稻矮秆和多蘖基因研究的意义

水稻矮秆和多蘖基因研究的意义

作者: 简雨儿 | 来源:发表于2021-02-21 10:26 被阅读0次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3140万公顷,占全国谷物种植面积的34%,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3%,占世界稻谷总产的36%。由此可见,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我们可能面临粮食的危机。全国拥有14亿人口,食用大米为主的占60%以上,为了确保粮食的稳定供给,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

    株高和分蘖是水稻与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重要的农艺性状,它们直接影响农作物肥水力和穗数的多少,从而影响水稻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因此,发掘和鉴定控制水稻株高和分蘖的基因,开展株高和分蘖基因定位、克隆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实现对水稻株型的定向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上个世纪水稻的育种实现了两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水稻矮化育种,使水稻的单产水平获得了飞跃,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并成为“绿色革命”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0%左右。水稻育种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突破, 就在于矮化育种而获得理想的株型。

    水稻的花

    然而近年来,水稻的单产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 是由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矮杆基因主要是sd1,矮秆基因利用的单一和遗传背景狭隘可能造成了遗传上的脆弱性,而已鉴定出的许多半矮秆和矮秆基因大多对水稻的农艺性状表现负面的影响,限制了它们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因此,发掘和鉴定控制水稻株高和分蘖的基因来控制植株的株高和分蘖数,进一步改良株型,以达到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缓解粮食短缺危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稻矮秆和多蘖基因研究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ax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