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683355/e84387fe8118fa45.png)
为了充分利用在家的学习时间,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家长都要下载“小日常”APP,每天早、中、晚打卡,并拍摄一张学习画面上传致班级作业群,由各小组长(假期定的学习小组)负责收集上传。
我把老师的意思转发到我们小组群,但是没有一个家长响应,到晚上十点也没有一个上传的。倒是在下午的时间,有一个学生家长跟我私聊,问我:“你对学校APP打卡这件事怎么看?这几天因为学习的事情搞的亲子关系很差。”
我说:“这是老师督促孩子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每天学习有个好规律,有时间观念。主要是针对那些偷懒的同学,从而确保在家期间的学习效果,需要家长全程参与”。
对于高三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紧张问题,大都是因为学习的事。我们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尤其在家的时候,只盯着孩子学习,只要孩子稍有空闲就会唠叨:“该学习了,作业写完了吗?不能这么老玩呀”等等。
这样的唠叨,孩子肯定会烦的。他们压力已经很大了,作为家长,不是给他们增加,而应该减压鼓劲。于是我就跟这位家长进行了交流。
说实在的,我昨天也因为参加语文老师组织的“腾讯会议”而对孩子发脾气。其实我不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发脾气,在我看来,我以为她不想开视频和语音而故意的,其实是孩子搬笔记本合上的时候,“腾讯会议”最小化,她不懂,所以重新申请进入,结果自己进错了。为此我发了脾气,其实这是一个误会。之后也没受影响,孩子学习还是非常认真的。
而这位家长也是因此事而和孩闹矛盾,孩子今天还不搭理他。通过交流,我逐渐了解了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该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事,家长就是督导的。也就是说,学好学坏都是孩子自己的事。
其实,学习绝对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它应该是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老师把课讲好,家长把后勤保障好,并掌握孩子的心理及情绪、生活及个人的爱好等学习之外的所有细节,以此来掌握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对每一科的喜好,然后才能对症引导。
作为家长要学会“抓大放小”。所谓大,就是方向,只要孩子不走偏就没事,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孩子,把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上来。而不是问孩子:“你该学习了,你该起床了”等等这些具体事务。我们在保障好的同时,要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是潜移默化的引导,这才达到最好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