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篇描写家长群乱象,作者无奈退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相信每一位学龄儿童的父母都深有感触。被开学的鸡血氛围裹挟着往前走的家长很无奈,都去做,精力、能力不够用;不去做,怕自己的一个疏忽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开学之后,看似平淡的日子其实每天都充满了张力。老师在群里一发消息,立马点进去仔细阅读,生怕错过一个标点符号。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心里默念三遍;老师表扬的名单也要仔细看三遍。第一遍搜寻孩子的名字,第二遍确认,第三遍享受或者忍受。
如果是享受,晚上孩子到家一开始还能和风细雨。如果是忍受,一场大战已经在悄悄运酿中,通常在晚饭后做功课的时间引爆,导火索常常是上厕所、找橡皮或喝水这类小事件。
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孩子鬼哭狼嚎,家长怒气冲冲。难道管孩子一定要吼吗?开学了,家长就不能淡定了吗?接下来教大家三招解除开学魔咒。实践证明,真的管用。
一、认清吼孩子是最无效的方法
人不会做自己不认同的事情。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知道吼孩子不好,但我是被逼的。我们需要认清一点,之所以还在继续吼孩子,不是因为自己被逼没招了,而是把这一招当成了杀手锏。我们都默默地把吼当作了让孩子服从的有力工具。再下去就是暴打、再下去就是住院、再下去就是…,可能会坐牢。
其实,吼孩子是家长情绪失控的开始,这并不是一种管孩子的方法,而是在向孩子展现自己虚弱的一面。
吼孩子的害处有很多,除了对家长和孩子的身心都不利外,最糟糕的是让孩子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即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通过吼作为开始的信号。表面上看,好像达到了目的,孩子做了你要求他去做的事,但他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没有得到锻炼。虽然现在人工智能很火,我们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后成为只会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二、对孩子说话做事要占据主动
前面提到,吼孩子其实向孩子展现的不是家长的权威,而是家长的失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呢?
首先,我们需要破除跟孩子做朋友的迷思。家长跟孩子的关系可以很融洽、很亲密,但孩子一定需要知道父母是自己的权柄。所谓权柄,就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这对孩子不是一种高压,而是保护,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让孩子心甘情愿服从自己的权柄不是通过声音更大来实现,而是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自己的领袖形象。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来塑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孩子说话行事要抓住主动权。
在说话方面,需要知道命令孩子做事是非常被动的举动。虽然背后的动机是好的,但事实证明常常是无效的。不要命令孩子去做什么事,而是要告诉他不做的后果以及做的好处,并且让他知道你一定说到做到。
比如:把作业做完了就可以玩了;半小时不把作业做完明天放学后就没有玩的时间了,直接开始写作业。
这种说话的方式就有效地扭转了家长的被动局面。命令的被动之处在于,孩子有选择不服从命令的自由。如果他不听,我们就没招了。除非动用武力。告诉孩子后果的说话方式就立马变被动为主动,因为孩子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否则就自己承担后果。
在行动方面,家长需要注意,千万不要随便奖励孩子。让孩子知道,好好学习是他的本分,不好好学要打屁股。如果有一天孩子好好学了就管你要奖励,又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哪天他不想要你的奖励了就没有好好学习的动力了。这样的话,父母就需要不断地给孩子去找新奇的东西来刺激他,久而久之,父母疲惫不说,孩子越来越偏离学习的本质。孩子得到的越多,期待、希望、梦想就越少。
有智慧的父母暗暗观察孩子的喜好,在关键的时候作为激励的手段而不是作为一种常态的交换方式。不懂得利用孩子的喜好就等于白白放弃自己的主动权。
三、站在比学校老师更高的层次看问题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一个孩子成材的关键是什么。我们相信,学习成绩绝对不是唯一标准。如果按照学习成绩来看,马云、俞敏洪都是高考落榜者,他们一开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但他们可以取得成功,关键在哪里?
关键在于他们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虽然创业的过程遇到无数困难和质疑,但他们可以坚持自己的梦想,把困难和质疑踩在脚下。所以,我们需要站在比学校老师更高的层次来看待孩子的教育。
学习成绩不好当然有问题,学习成绩好却不一定代表没问题。我们需要从学习成绩的表象看到一些更本质的东西。比如,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学习成绩应该作为训练孩子美好性格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被学校和老师牵着鼻子走是非常被动的局面。如果站得更高,家长可以重新变被动为主动。该配合老师完成的任务好好配合,没有必要发怨言,因为不能解决问题,除非你转学。
学校的任务完成好并不代表万事大吉了。我们需要看到学校教育所不能提供给孩子的训练,然后在学校之外去弥补。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一点取舍。如果不注重查漏补缺,在未来很容易失去竞争力。家长要常常问一个问题,哪些东西是学校不教却非常重要的东西?找到了,并努力去做,你孩子不优秀都难!如果有这种眼光,还会焦虑吗?
当我们站得更高就一定能看得更远,当我们的目光放在更远的地方,眼下该做什么就很清晰了,也不需要着急,因为你有你的策略。有谁愿意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