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要申请芝加哥夏校,一直在积极在与老师沟通,在整个过程中,她没有等着老师来催促她,而是主动去和老师沟通。上完课之后她又马上和老师要课程反馈,老师得等她把材料补充齐了她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所以12日晚上10:00上完课,13日近10:00女儿已经开始着手补充她科研那部分了,23:25已经完成,并发给了老师,效率极高。
周末两天女儿还完成了元培的论文78%(3500字),今天在地铁上已经和老师沟通什么时候再上课,就夏校的申请进行再沟通。
而且在申请过程中,有疑问会积极主动问老师,所以才不至于走弯路。
女儿也不知道申请的结果会怎样,那不是她能控制的,但她还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不给自己留遗憾,夏校的申请截止日期是18号,她在14号前完成元培的论文,老师给的反馈也会呈现在夏校申请中,这是一个加分项,也是个选择项,但是任何一个可以加分的机会女儿都不会错过的。
女儿的主动性如此之强,是因为她的目标感足够强,比如她对学校GPA的目标是是A*或A,高二很多课的成绩是按照7分为满分来计的,那她的目标就是7分,这学期最终全部大满贯地获得7分,在班里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吧。比如她参加的大学的耐药性检测项目,她负责撰写的绘本部分的5个小章节,每个章节在1500字左右,而她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写得还很有趣。在科研活动、公益活动、比赛方面同样目标性也很强,所以才会不断地有结果呈献给我们。
有专家说,目标感过强的人,长期以目标为导向,强制关闭自己的感官系统,他们没有时间去感受挫败、愤怒和沮丧。我不是太认同这一点,任何人都要有目标,否则我们就迷失了方向,怎么能感受不到挫败和愤怒呢,每个目标的完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女儿在这个学期,数学就差点儿影响了她的大满贯,她也焦虑过,但是很快调整心态,分析原因,找老师沟通,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在最终的期末考试中拿到了“7”。在课程小组中,她还会遇到猪队友,那她也抱怨过,沮丧过,但很快就会再次和队员进行沟通,圆满完成团队的任务,我想下次再遇上猪队友,她一定会有更好的抓手了。我能看到她在每一次完成小目标以后的惊喜,过程中的沮丧,以及队友带给她的愤怒,还有和同学自己的互相鼓励,我觉得完成目标的过程就是在一次次地重塑自己的过程。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目标完成的过程。与其碌碌无为地过一生,何不踏踏实实地来一次次目标之旅,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在暮年的时候我们的遗憾少一些,不会拍着松弛的大腿说,我其实原本可以这样的,但是我没有做到,当然我们也可以自豪地与子孙后辈们讲,我的一生无怨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