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父母总爱拿孩子的成绩和别人相比较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普遍有焦虑、着急、急功近利的心理特点,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寻常的社会心态问题了。人人都很着急,但似乎做家长的更着急,生怕孩子落在后面,生怕吃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是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期望,眼下怎么就变成了如此急功近利的社会现状呢?
有人提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家长们个个像打了鸡血,斗志昂扬,冲锋陷阵,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孩子的要求,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音乐、 美术、舞蹈、跆拳道……等各种辅导班,一路学下来,孩子不胜其苦,收效并不好。
还有一些父母总爱拿孩子的成绩和别人比,其实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像世界上并不存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时间都有差异,还有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怎么能比较呢?
这种盲目的比较,只会徒增苦恼而已。他们没有从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清晰的定位,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反而要求孩子成绩一定要比别的孩子好。
这种盲目攀比,这样只拿孩子的成绩说事儿,更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可能一辈子都活在自卑的阴影中。
比较是一个人人都会有的心理活动,它本身并没有错,有差别就会有比较,就看父母们 是如何正确看待这个“比较“。
作为父母,要对自家孩子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咱家孩子就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不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给孩子一个踮起脚能够的着的目标,并指出其自身优点,给予更多鼓励,让他有充足的安全感和满满的自信。开发出他身上更多的潜能和天赋。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成绩好,在班里考第一名。
著名女作家作池莉写了一本新书《立》,记录了24年来她与女儿的共同成长。在这本书里,她提出“成人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才是成功”。
她的这句话道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就是让每一个孩子,能够独立生活,能够自食其力,进入社会角色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人相处和沟通,懂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懂得让自己健康和快乐。
所以,父母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老是拿孩子的成绩论英雄,分数成绩优异,不是孩子成功的标准,那些只是阶段性的身份而已。而成人才是我们孩子一辈子需要修炼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