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家庭关系中,存在孩子——父亲——母亲这三个角色,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赞颂伟大的父爱或是母爱,
因为我们能从很多行为中观察到“父母十分在乎孩子”。
那孩子呢?
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孩子远比你们想象的要更加在父母。
亲子关系的核心其实是爱
同样有价值的课程,比起老师,孩子更倾向于让父母去了解,去学习。
教师和父母,同为应试教育与孩子打交道的两个端口,但孩子们为什么更倾向于分享给父母呢?
因为孩子真正在乎的其实不是学习,而是爱。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其核心是学习,而亲子关系的核心则是爱。父母们认为,爱孩子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而孩子们也知道,成绩与爱是划等号的。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从我接触的很多中学生的口中都提到过类似的话语:“我只有取得了好成绩,我的父母才会夸我”“我只有学习好,我父母才会给我好脸色看”,孩子们将学习与爱之间画上了等号,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习好,才能赢得父母的爱。
孩子们十分在乎父母们的情绪
相比已经成年的父母,喜欢用理性思维去分析去推理,孩子们更像是一个很感性的心理学家。当父母在不断为他们考虑他们将来的生存问题的时候,孩子们更在乎的是父母的情绪。
不得不承认的是孩子们对父母的心理变化十分的敏感,他们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也会有意无意的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当我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像是现在的等级考,我们面临的其实就是文综和理综的分科,我个人不论是喜好还是思维模式都更倾向于文科。但是有一天,在父母的对话中,我的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怎么老徐家的孩子都是文科生,这是咒吗”,就是这无意识的小小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了父母情绪中的遗憾。而我则选择了自己最不擅长的理科,其实这就是我自己被父母情绪所控制的一个亲身经历,虽然父母并不是有意流露出这种情绪,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影响对于感性敏感的孩子来说是十分显著的。
用情绪控制并影响孩子无异于转嫁压力
“父母不高兴”“父母不给孩子好脸色看”用这种类似于冷暴力的方法去控制孩子也必然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便是加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因为父母并不是学习这一行为的当事人,那么就不能真正的体会孩子所面临的压力,所以在用这种方式给孩子施压的时候也会很容易失去控制。其次这种影响手段也会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在父母不断地影响之下成长的孩子会缺少心理疆界的概念,父母不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他们自然也学不会尊重自己的个人空间。这种影响模式同样也会令孩子形成外在评价系统,即小时候的孩子太在乎父母的评价,长大之后他就更容易在乎同学、老师、老板的评价,整日活在别人的评价中,甚至连做事情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而是为了的到别人好的评价。
那么如何解决呢?
首先,我们要给予孩子空间,父母只有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们才能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如果只是一味的包办,孩子自然也就学不会果断和自我思考。
其次,自我成长,这里的自我不仅仅指的是孩子,还有父母。家长们应该明白,家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孩子出了问题,必然能从家长身上找到相关信息。而想要孩子得到改变,不妨先从自己入手,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最后,学会进化自己表达爱的方式。父母的时代,物质匮乏,父母之爱更多的是以保障孩子物质生存条件来体现。但是现在呢?物质已经处于次要地位的现在,我们比起物质需求,则更应该去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与心理需求。
作者:徐鸣皓 这是我的第五十一篇日更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