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太有限了,不可能对一切事物都感到亲切。
我可能不确定什么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但我非常确定什么是我不感兴趣的事情。
这的确说出了大多数零零后同仁们的心声,我们是真的不知道对什么是最感冒的,但我们也是真的十分了解什么是最讨厌的。
很多事物往往是瞥了一眼,就已经在心中默默的给它们下了这两个结论,又或者停留的时间比一瞥多了些许,究竟多了的“些许”是多久呢?有谁能准确的估计出来呢?
是五分钟?还是一个小时?还是做一场梦的时间?总而言之,我想莫不过于三分钟的热度,最多也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时间再多的话,我可真的是没见过,若出现了,那就是分错位置了。
其实这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同仁们所独有的问题,也是很多未经诸多世事残酷洗礼的其他人所共有的。
对于内心所向往的事物通常是模糊不清的,只是源于对其的憧憬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变化多端,你是真的无法揣测下一秒的自己又会想出什么新奇古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对你来说并不显得多余,因为你总会想出一万个理由来给自己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即使有时冥思苦想出的解释是十分牵强的,但你也会坦然接受,而这又是简单的因为它是你的劳动成果。
对于现实生活中所讨厌的东西,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种种习惯,甚至是一些只有自己才可以理解的附加要求,做出也只有你才可以理解的划分,而这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憧憬与现实不断交接冲撞着,某些你讨厌的东西也陆陆续续的从高高的天上飘落下来,由不得逃避,你就要被迫接受了。时间慢慢的久了,你讨厌的东西也因此越来越多了,你出于保护自己弱小心灵为目的,渐渐的由“标准”建立的坚固海岸就出现了。
不感冒的事物是否真的是不感冒?感兴趣的又是否真的真的感兴趣?看着报志愿的同学,真的是快刀斩乱麻,没有丝毫多余的独立思考,一味的听着长者的建议或者是网上的热门参考,选择一个从来没有了解过的专业,也不知道自身要求是否符合,只是有一个成绩对比。
所谓的生活所迫,也只是一种借口;所谓的生存压力,也只是对借口买单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