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创作品,综合自网络资料,仅供学习参考!】
【本篇主题】近体诗出现后,对诗词的格律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
格律和平仄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构建韵律和节奏的两套相互关联的系统,两者一起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形式美。
相对于古体诗自由的风格,近体诗以及其后的词曲等诗体,对格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本文以近体诗为对象,简单讲解一下诗词的格律和平仄。
【格律】
格律指的是诗歌在结构、音节、韵脚等方面的固定规则。
以近体诗为例,格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字数:规定每句的字数,如五言诗每句五个字,七言诗每句七个字;
②对仗:要求诗歌中的对应句子在意义、词性、结构上相互对称,形成对偶;
③韵脚:规定诗歌中押韵的字出现在固定的位置,通常是偶数句的末尾;
④平仄:与平仄系统相结合,规定每个字位的声调高低。
【配图】格律的存在,让中国诗歌如诗如画(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平仄】
平仄是汉语诗歌中用来区分字音调的一种分类方式。
它基于古汉语的四个声调而来,其中“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合称“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①平声:古汉语中的平声字,音调延长,不升不降(在现代普通话中,平声字大致对应第一二声);
②上声:古汉语中的上声字,音调先降后升(在现代普通话中,上声字大致对应第三声);
③去声:古汉语中的去声字,音调由高到低(在现代普通话中,去声字大致对应第四声);
④入声:古汉语中的入声字,音节短促(在现代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分散入一到四声,但在一些方言中仍有保留)。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配图】几千年来,不只文字在变,发音也在变(图片为作者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平仄的运用】
在近体诗中,平仄的运用有严格的规则,通常按照一定的模式交替出现,形成一种节奏感。
例如,一个常见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排列方式使得诗歌在朗读时产生一种起伏的节奏感。
在近体诗中,平仄的运用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①平仄相间:在每句诗中,平声和仄声字交替出现,以避免单调。
②平仄相对:在对仗的句子中,相应的字位要求平仄相反,以增强对仗的效果。
③平仄相粘:在连续的句子中,前一句的末字和平仄,通常与后一句的首字平仄相同,以保持连贯性。
【配图】平仄的存在让中国诗歌有一种不一样的节奏美(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