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潮汕版的水浒传——英歌舞,你看过吗?

潮汕版的水浒传——英歌舞,你看过吗?

作者: 潮汕大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01:31 被阅读0次

    一、潮汕英歌舞的简介

      潮汕英歌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所以,又被称为潮汕版的水浒传。在潮汕流传了三百年之久。这种广场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中国劳动人民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这种广场舞蹈,就是英歌舞。

    潮汕英歌舞

    二、潮汕英歌舞的由来

      关于英歌舞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从祭孔的仪式中得到启发:也有人说是受戏曲舞台上所演的梁山泊好汉的故事影响,从舞台搬向广场,从少数演员的舞台演出化成群体性的广场表演;也有人认为是受农村游神赛会传统节日摆花灯屏或纱灯屏和赛桌等的启发而演变来的,甚至还有外江戏说、少林寺说。但相比较而言,“及时雨”说、秧歌说和傩舞说这三种说法较为合理。

    潮汕英歌舞

    1.及时雨说

      明清初绍兴名士张岱《陶庵梦忆》书中“及时雨”一节,说:“壬申七月,村村祷雨,日日扮潮神海鬼。余中扮水浒……三十六人,个个呵话,臻臻至至,人马称女足而行。……”从中看出,这是一种包含舞蹈成份的化装游行活动。求雨为什么要扮水浒,张岳说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的绰号“及时雨”。

    潮汕英歌舞

    2.秧歌说

      即指英歌舞由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的历史“柳林秧歌”脱胎而来。因为潮汕英歌与上述两类“秧歌”,从舞蹈语汇所体现的内容、舞蹈阵势的表现形式及其舞蹈表演的程序,都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所以有人说英歌舞是由山东逐步经安徽(安徽形成了打花鼓形式)再经福建莆田一带传入潮阳的。莆田一带建国后仍有唱英歌,这已被证实。

    潮汕英歌舞

    3.傩舞说

      英歌由古代傩舞进化而来。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的隗芾教授曾说:“英歌是英雄的赞歌之意,与内容正好相得益彰,但仅把英歌舞追潮为表演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是不够的。其实这是流,而不是源。因为水浒故事至今不过五六百年,而从英歌舞所反映的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上看,它正是由古代傩舞进化而来。”

    潮汕英歌舞

      英歌舞中除几位主角被赋子水浒英雄名字外,大部分无名,脸谱是鬼脸,多显凶煞之气,可见其主要为驱鬼逐疫之用;它主要在农村中表演,至今仍被邀入家中,各个角落跳一遍,直接目的是驱除恶疫病疬之鬼,祈求平安;引舞者现在的身份是时迁,手中舞蛇用以指挥,其实这蛇就是古傩礼中祭祀者所持的茅苇长鞭,用途是鸣鞭驱鬼。舞蛇开路,功用正与鸣鞭同。

    潮汕英歌舞

      现代英歌舞中的时迁,脸谱为黑白鬼面,并不按戏剧中的三花脸画谱。英歌舞演员有的在衣背后画交叉的双剑,这也是古傩礼中用桃木剑驱鬼的遗存;英歌舞演员配合的动作发出各种声音,有时是尖叫,这是仿鬼叫的遗存;英歌舞后棚队中有一对戴面具的老人,称“伯公伯妈”。这正是傩礼中傩公傩母的遗存。

    三、英歌舞的舞蹈内容

      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梁山泊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泊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

    潮汕英歌舞

      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所以一般最多不超过108个人,人数方面就因地而异,表演者主要是当地的居民,所以变数就比较多,很多是因居民的人口或者是当地的经济环境来决定具体参演人数的多少。而且是以20到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为主。因为英歌舞表演的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也出现了许多未婚女子她们组成的英歌舞队,还有少年儿童啊,老年英歌队也相继成立。

    潮汕英歌舞

    四、潮汕地区——英歌舞的表演时间

      看到上面的图片,你是不是特别想到现场,去欣赏这酷炫的英歌舞?那小编告诉你吧!在潮汕地区,英歌舞的表演时间,一般为潮汕的各种神明出游的时间,一般分布在正月到二月之间,每一年,潮汕各个地区都又举行,百看而不厌,越看越喜欢!

      欢迎大家到潮汕地区,来观看这个独特的英歌舞。

    潮汕英歌舞

      话不多说,小编带你进入潮汕英歌舞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潮汕英歌舞的无限魅力!

           (本视频来源于抖音)

      希望大家,把潮汕特有的文化传播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的文化,体验到独具一格的潮汕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潮汕版的水浒传——英歌舞,你看过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rk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