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社会大家似乎都很着急,每个人都在要求快快快。
要求孩子赢在起跑线上,3岁开始就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班。
简书上大家都在炫耀自己读了多少本书,刚开始大家说一周一本,再接下来,三天一本,再接下来一天一本,更有甚者一年1000本。
我不知道大家都有多少时间用来读书,如果一天不用工作,不用带娃,我想一天一两本甚至3本(当然是指常规厚度,两三百页左右的书籍),应该都是可以做到的。
想当年暑假寒假读书,一本《鲁滨逊漂流记》,半天就读完了。可是现在大家都是碎片时间来读书,我很难想象如何保持这样的进度。
刚开始我很有兴趣的点进去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做到的。点进去发现,无非作者建议大家不要一字一句的读,要挑重点的读,类似于王者速读法。相信书的80%的精华藏在20%的地方,只要读20%的书就可以了。
于是,大家开始炫耀读一本书只要一小时,甚至只要半小时。
我想对于一些工具类的书籍,这种方法会有一定的作用。可是大家读的都是工具书吗?就算工具书,一些好的知识点的吸收,利用,也需要反复阅读,半小时怎么够呢?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本好书,需要多次阅读,比如《红楼梦》。
我觉得读书多,量变肯定会引起质变,没有大量阅读数量,如何丰富我们的脑袋,但是为了追求数量放弃质量,我想并不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没有吸收,就算读了1万本书,又有什么意思呢?欲速则不达,有时候慢,就是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