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美术馆的小型器物馆里有“吉祥如意”展,很小很迷你,我也顺便看了下,枉费我跑那么远的路。
“如意”一词早于《汉书》,当时已是带有吉祥含义的好词,也曾作为刘姓皇族成员的名字。
“如意”是古代生活所遗留的最迷人的物质细节之一,它俗称“痒痒挠儿”、也指古代文献中所谓“爪杖”。从各种文献上的记载可知,“如意”为古代僧侣用于讲经时记录经文备忘用,或可做搔背工具。
考古发掘成果证实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如意”。展厅里有几件“如意”和若干件瓷器。
唐代为“如意”形制发展的转折期,伴随着晚唐以后士族社会的瓦解,“如意”的发展一度陷于停滞。
宋代时,士人阶层的地位提高,追求高雅精致的古典审美倾向,“如意”再度兴起。而“如意”从普通的日用器具慢慢演变为上层人士身份及权位的象征,佛教同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明代晚期,“如意”成为文人书房必备的陈设。
清代,“如意”的发展终于到达极致顶峰,成为文人雅士及权贵身份的代表与珍玩。
此时,“如意”在生活上的实质功能虽已消失,但它的外形不断在演变、材料及工艺日渐华美、吉祥含义愈益丰富。
特别是“如意”的纹样,含蓄精美,承载着绵长的吉祥文化意蕴,而包含“如意”的词语处处用到,已成为华人口中最熟悉美好的祝福语。
此篇资料为网上搜索再加工,也算学习之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