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听到一个妈妈训孩子,开始的时候很温柔,各种夸奖认可,我觉得这个妈一定是看过养娃攻略的。但是没啥效果,转眼就是威胁加训斥,让我见识了,什么叫翻脸比翻书还快。
在亲子教育和两性情感的内容中,很多老师会提到“赞美”和“夸奖”的重要性。甚至有一个观点,叫做好孩子和好伴侣是被夸出来的。但是,如果你真的用了这套理论,可能没啥效果,甚至是起到副作用。
为什么呢?
“赞美”和“夸奖”实际上是给人贴标签的过程。之前在《二十多年了,突然发现被我妈套路了》一文中,讲过两个真是的案例,两位妈妈通过给孩子贴正向标签的方式,帮孩子培养了好习惯。说明“赞美”和“夸奖”确实有用,但为什么说大部分人用着没用?因为“演技”不够。
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妈妈,开始各种夸孩子,认可孩子的优秀品质,但只因为孩子没有满足她的需求,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就马上从夸奖变成训斥。这个时候孩子是什么感觉?
他会觉得莫名其妙。上一秒还夸我是有各种优良品质的孩子,怎么下一秒我就变熊孩子了?这个评判的标准在哪?满足了大人的期待就是好孩子,没有满足那些品质就崩塌了?
对于伴侣也是一样,看了各种攻略之后,就猛猛夸。但是成年人是有判断力的,很容易就能感觉出来哪些是发自内心的,哪些是“尬夸”。Ta会怎么想?会觉得你不真诚。
所以想给别人贴标签,想通过夸奖来帮别人培养好习惯,有个前提——保持始终如一。夸人的时候,要么就得真的那么以为。如果想“尬夸”,就得有一流的演技。演技不够?演的太浮夸?那就不要随便夸人了,容易露馅,也容易让人觉得不真诚。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换了工作,说她的新领导特别爱给下属“总结”。能从一件小事,就总结出下属的优点,并且反复夸奖。开始的时候,朋友觉得这样的领导挺好,能观察到员工身上的亮点,让跟着他的人觉得活不白干,有成就感。但是过了几天,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这位领导不仅能从小事上总结别人的优点,也特别愿意从一件小事上,总结别人的缺点。
朋友在一个会议上,提了一个不同的观点,这个领导就说她“有性格”,其实就是变相的说她强势。有一次,她送资料,出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失误,这下领导又总结了,说她做事马虎不细心。于是强势和做事不细心就成了她的标签,没事领导就要提一提,或者是暗示一下。
这让朋友觉得非常别扭,开会的时候讨论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怎么就变成强势了呢?送资料的时候,自己失误了,她承认是自己错了,下回改还不行么?为什么就因为这一件事,反复的说她做事不细心呢?这是因为她遇到了一个爱给人贴标签的领导。
如何不被人贴标签呢?
如果是朋友、家人或者是比较亲近的人,喜欢给你贴标签,让你觉得不舒服了。需要及时的说出来,而且要用非常正式的方式,让这些人知道你是认真在说这件事,是真的很介意。很多人爱给别人贴标签,只是出于他们的习惯,根本就没有意识这样做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听了上面的建议,朋友说,如果我和领导说了,领导肯定又会“总结”,说我不爱承认错误。当然,这样的事很有可能发生。改变其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没有办法阻止标签的来源,那就只能努力去消除标签对于自己的影响了。所以我给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清楚标签是某个人,或者是某些人对你的评价,更多的是对你过去的一个评价,不必和你的现在与未来有关系;
2、分辨贴标签人的意图,如果是动机不纯的、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这样做的,这种人要远离;
3、把标签当做“寓言故事”,心里清楚不是真的,但是可以给自己做些提示和参考。
小结:
再次提醒,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贴标签的方法都要慎用。
想要用的正向,发挥效果,就要让自己真的相信,始终如一。
演技不够的夸奖,等于没夸,甚至还会起到副作用。
不要变成喜欢给别人贴标签的人,可能会让你变得偏颇,以及失去好人缘。
遇到被贴标签的情况,要主动去阻止和做心理调适。
网友评论